大秦!
“嗬,這倒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如今宋軍士氣高漲,若能乘勢而上,收複失地隻是時間問題。”
嬴政微微點頭。
身為征戰無數的帝王,他十分清楚戰與和的時機把握。
在戰國混戰時期,各國間頻繁打打停停,一旦形勢不利便議和割地換喘息。
城池、領土在各國手中反複易主,成了常態。
如今輪到宋朝掌握主動,理應在談判中提出強硬條件!
願意歸還燕雲十六州——那便坐下來好好談!
不願意?那就接著打!
戰線過長,補給困難,宋軍又已大勝在前,耗也能耗垮遼國!
更彆說遼太後親率幼主南下——一旦出事,那可就是滅國之災!
嬴政眼神冷冽:
“敵國主母親征,本就是險招。一旦被截,遼國動亂必至!”
“遼軍戰線拉得太長,一旦後路被切,便是甕中捉鱉之局!”
“隻要那太後與小皇帝被俘,遼國上下自會崩塌!”
嬴政雖然從不以戰將自居,但治國用兵的道理卻一目了然。
哪怕遼軍再強,隻要統帥被擒,那還打什麼?
再者,一旦戰局逆轉,遼太後與幼帝即便能逃回國,也難以收拾殘局。
而今大宋氣勢如虹,隻要死死拖住遼軍於中原腹地,不戰而勝也並非妄想!
……
漢武帝時期!
“議和?”
“有什麼好談的!”
“現在都已經打贏了,還跟他們談?那勝仗打來乾嘛用的?!”
劉徹一聽就不高興了。
在他的世界觀中,隻要手握兵鋒,何須低頭?
要議和,那是你打不過時的權宜之計!
可如今宋軍旗開得勝,已具反攻之勢,這時候還坐下來談條件,不是浪費天賜良機嗎?
當年漢初與匈奴連年議和,皆因力量不及。
可等到漢軍強盛,誰還談和親?直接橫掃草原!
從此乾坤逆轉,主被之勢徹底顛覆。
所以在劉徹眼中,如今的宋軍,應當乘勝追擊,不止收複燕雲十六州。
甚至可一鼓作氣,反客為主,直取遼國!
“若能此戰定乾坤,便是千古功績!”
“比什麼議和,強太多了!”
太子劉據此刻也點頭稱是,目光熾熱地盯著天幕右下方的地圖,眼中隻剩一個目標——燕雲十六州!
“兒臣以為,若能乘勝追擊,定能收複故土。”
“如今民心所向、士氣如虹,此戰必勝!”
“哈哈哈,說得好,有你老子三分膽氣!”
劉徹大笑一聲,拍著劉據的肩膀,笑得合不攏嘴。
……
貞觀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亦輕輕頷首。
“看來,這大宋……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
儘管他對宋皇帝們印象不佳,認為他們畏戰、軟弱。
但從此次天幕所展現的戰況來看,底下的軍隊並不差,甚至頗有銳氣!
“當年突厥南下,也有人勸朕遷都避敵。”
“這是讓我,把長安拱手相讓於外族麼?”
李世民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