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
【外號:宋封宗、泰山祭天封禪五德終結者——!!】
大宋三位皇帝連番登上天幕,熱度一波接一波。
可這趙恒,卻一點也笑不出來。
彆看他官家當得體麵,在後世口碑卻翻了車。
趙恒麵色陰沉,一邊瞥著自家那位“二叔”趙光義,手指抖著指了半天。
“說說你……你到底都乾了些什麼事!”
“臨幸小周後那檔子事就不說了,居然還被畫了出來!?”
“我老趙家的祖宗臉,都叫你丟完了!”
趙恒這一通抱怨,真是肺都快氣炸了。
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那些後輩,雖然也夠離譜——
但好歹是後代,隔著幾代人,沒法計較太多。
可趙光義——那是他天天朝堂上見著的人!
現在回頭看這“高粱河車神”等一連串神操作,趙恒真是愁得眼皮都跳了。
本來臉就黑,這會兒已經黑出了彩虹斑斕的效果。
而趙光義本人也傻了,嘴裡小聲念叨:
“我怎麼可能乾出這些事來……”
“打不下燕雲十六州就算了,居然還乾出這檔子丟人事?!”
他一邊搖頭一邊反思——
“我趙光義,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沉默片刻,他陷入自我質疑。
……好像,確實是。
趙光義歎了口氣,轉頭望向趙恒,眼神複雜:
“官家……你說我到底還配不配當皇帝?”
而這時,趙恒也不好受。
自己後世的名聲也沒好到哪兒去,“泰山封禪終結者”這個稱號,不啻於是當麵扇了一巴掌。
他可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趙光義的親兒子,卻成了一個時代笑柄。
到底是咋回事呢?
【所謂“宋封宗”的由來——】
【先從後晉說起——】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等於把大宋的臉都送人家手裡去了。】
【自北宋立國起,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塊地盤始終沒能收回來。】
【到了景德元年,遼國的蕭太後和遼聖宗親自帶兵南下,兵鋒直指大宋心腹。】
【一時間,朝堂震動!】
【文武百官意見不一,其中不少人主張避其鋒芒、遷都避敵。】
【而趙恒本人……居然也想逃。】
【沒錯,堂堂皇帝,第一反應居然是跑路。】
看到這情節,許多曆代帝王都眉頭直皺:
這大宋皇帝到底是咋回事?
咋一到關鍵時刻,一個個都想著先保命呢?
宋徽宗當年聽說金兵壓境,嚇得直接昏過去,緊接著匆忙退位,準備跑路。
趙桓繼位之後,也整天想著收拾細軟跑路,最後還是被李綱死死攔下,才守住了皇都。
現在一看,原來這一脈的“跑路傳統”,還真是從趙恒這兒傳下來的。
關鍵趙恒不是末代皇帝,是正兒八經的開國第三代!
一般來說,開國前三代皇帝都不至於太拉胯:
第一代打天下的,肯定有真本事;
第二代耳濡目染,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