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白溝河為界,遼退讓瀛、莫兩州。】
【雙方撤軍,嚴禁越界滋事,邊地城池保持原狀,不得新建城防。】
【三、宋每年向遼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於雄州交割,作為“助軍之資”。】
【四、兩國在邊境設市互通商貿,促進民間往來。】
【就歲幣一事,因遼急於罷戰,未敢獅子大開口,最終雙方約定數額為三十萬。】
【史稱“澶淵之盟”。】
【議和達成後,趙恒大喜,厚賞曹利用。】
【自此,宋遼之間二十餘年的邊患暫息,邊疆重歸相對穩定狀態。】
【大宋因之減輕財政負擔,每年三十萬歲幣遠低於兵事開銷。】
【而朝廷財政得以喘息,兵民亦得以休養生息。】
站在當時的角度看,澶淵之盟對宋遼兩方而言,皆有得失。
大宋得以以極小代價終結戰火、節省大量軍費,遼國則借此重挽顏麵,穩定朝局。
遼太後在連戰失利之下促成和議,既穩住遼國局勢,也鞏固了自身權威。
然而,這場看似“劃算”的和平,帶來的後果卻極其深遠!
自此之後,北宋諸帝漸失戰誌,軍備日趨廢弛。
百年無戰,使得宋遼兩國軍事體製嚴重鬆懈,最終雙雙敗於女真人所建金國之手!
……
大秦!
嬴政合卷微皺眉頭:
“宋真宗竟然就這麼輕易退讓了?”
議和本不算奇事,若換作自己,或許也會議和,但絕不會如此之輕!
哪怕是借勢拿回幾座邊城也好,總不能毫無寸進便劃定國界!
趙恒卻連燕雲十六州都隻字未提,反倒將其徹底拱手交予遼國。
“真是糊塗至極!”
始皇怒斥一聲。
扶蘇聽罷,略感困惑,沉吟片刻開口道:
“父皇所言雖有道理。”
“但兒臣以為,三十萬歲幣換三千萬軍費,邊境得以安寧,這也算是利國之舉吧?”
“若能用金帛換來和平,也未嘗不可。”
扶蘇的想法其實也代表了不少溫和派臣子的看法。
戰爭是燒錢機器,用小額歲幣換巨額支出,那就是買賣劃算。
始皇聽罷,輕歎一聲,目光深沉地看著他:“你太年輕了。”
“你隻看見賬麵上的銀兩,卻忽略了天下人心。”
“燕雲之地一旦被列入他國疆土,便等於徹底斷了收複的名義。”
“此後若再想發兵收複,便成無名之師。”
“而對於當地百姓而言,這等於大宋明確表示:不再視你們為自己子民!”
“你可知,大秦統一六國雖快,但餘孽猶存?”
“正因如此,我才一手鐵血,一手懷柔,既征其地,亦收其心。”
“唯有贏得民心,方可長治久安。”
始皇一語道破澶淵之盟的最大隱患。
此盟對宋朝而言,表麵上節省了財政,換來了邊境穩定。
但實際上,卻是在向遼國低頭,是在公開割舍燕雲子民!
更是在宣示:從今往後,大宋不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那些原屬宋的百姓,將再無歸屬之望,隻能認賊作父。
他們若日後麵對金人,隻會說一句:
“不是我不歸宋,是你大宋先放棄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