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漢何時受過如此屈辱?”
“若不是這些皇帝太軟弱,怎會讓外敵長驅直入,欺我漢人?”
“為帝者不戰則亡!”
劉徹身為激進派帝王,素來主戰到底。
他從不畏懼戰爭,唯一擔心的隻有“銀子”夠不夠打仗。
他也不是不懂隱忍——
早期的大漢尚弱,才不得不與匈奴和親,隱忍蟄伏。
可等到他繼位,國力昌盛之時,他立即強勢出擊,誓要雪國恥!
再看大宋——
明明有一定的軍事與財政實力,卻總是畏首畏尾,屢屢後退!
讓漢武帝看得直皺眉。
“這些宋帝,天生就沒骨頭嗎?”
“敵軍壓境不思禦敵,隻知磕頭求和?豈有此理!”
……
貞觀時期!
李世民臉色凝重,顯然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滿。
以他的性格,若是宋徽宗、宋真宗這類皇帝生在大唐,隻怕他當場就要拍案而起。
曆朝曆代的帝王,像宋朝這樣一脈相承的懦弱,實屬罕見。
問題不在於他們無能,而是那種深入骨髓的軟弱令人發指。
明明手握可以對抗外敵的力量,卻寧可選擇屈辱求和。
“這大宋的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朕實在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揮了揮手,語氣中滿是失望。
“趙構雖延續了宋室的國祚,但離‘中興之主’的名號差得太遠。”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站在一旁,麵麵相覷,終究未發表意見。
他們心中明白,趙構並非庸才。
他能在北宋滅亡後的亂局中承繼大統、重建南宋,確實有過人之處。
畢竟在那種風雨飄搖的局勢下,若稍有差池,南宋很可能就此分崩離析。
但正因為他早年展現出的膽識與果敢,對比登基後的軟弱表現,更令人唏噓。
……
洪武時期!
朱元璋的神情幾乎寫滿了不屑。
“我大明的皇帝,絕不能像趙構那般窩囊!”
他的聲音在奉天殿中回響,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作為鐵血開國之君,朱元璋的手段或許嚴厲,卻深知一國之主絕不可在外敵麵前低聲下氣。
“父皇,此言不虛。”
朱標躬身一禮,神情肅穆道:
“我大明的子孫後代,自不會步宋人後塵。”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哪怕是大明末帝崇禎,雖有過錯,卻未辱我明室血脈!”
朱元璋聞言神色緩和,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天幕中看到的朱由檢。
他雖生不逢時,局勢糜爛,但最終選擇與國共亡,至少保住了大明的顏麵。
“死並不可怕,怕的是死得屈辱!”
“宋徽宗死後,屍體都被拿去煉燈油……簡直奇恥大辱!”
朱元璋冷哼一聲:
“還好咱留下了祖訓,不然讓那些不孝子孫亂來,遲早毀了我大明基業。”
他的視線掃向一旁的朱棣。
這小子雖曾起兵造反,但至少展現了朱家的血性,絕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關於趙構,後世的爭議始終集中在一個核心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