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漢武帝等人看到宋高宗趙構的“榮譽稱號”,卻並未露出多少驚訝。
他們已經習慣了——宋朝皇帝,一個比一個離譜。
外號也一個比一個誇張。
從宋徽宗、宋欽宗的“靖康大恥”,到趙光義、宋真宗種種“操作”。
再冒出一個“宋降宗”,其實也沒啥好驚訝的。
畢竟,傳承有序,一脈相連嘛!
老朱等人更是對此早有預料,自然無動於衷。
【宋高宗趙構,年少時出使金營為質。】
【他毫無怯色,氣度非凡,金人甚至懷疑他是將門之後而非深宮皇子。】
【後在金人攻破京城後,趙構南下逃脫追捕。】
【而在海上漂泊多日,曆儘艱辛,待敵退方才重新上岸。】
【此後趙構在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權,麵對金軍壓境時——】
【他采取的卻是屢屢妥協、頻頻退讓的策略。】
我甚至不惜將堅決抗金的名將嶽飛誣陷致死!】
【據說金軍南侵之時,趙構正與一女子親昵,聞訊大驚失措。】
【而後從此喪失生育能力,民間因此送他外號“九妹”。】
【紹興議和後,南宋俯首稱臣,成了南宋皇帝之恥的代表。】
趙構作為靖康之難中逃出生天的宗室,原本肩負著中興大宋的重任,應當奮起北伐、雪恥複國。
但曆史卻記住了他以割地求和、陷害忠良、頻繁遷都而非功業赫赫。
儘管他維係了宋室的命脈百年,但“中興之主”的稱號,至今仍難服眾議。
其實,趙構早年確有膽識。
年僅十八時,他主動入金營做人質,令金人都對其刮目相看。
靖康變故後,他立起南宋旗幟,延續了大宋的皇統。
可惜,他登基稱帝後的行事風格,卻和青年時期判若兩人。
當時南宋軍隊連連收複失地,甚至一度逼近汴京,眼看就要迎回舊都,
可就在這時,他卻下令“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親手斷送了收複故土的大好局勢。
為換取短暫的和平,他甘願放棄國土、不惜加害忠臣,讓自己在史書中留下千古罵名。
有人說,趙構保住了宋的百年香火,但回頭看紹興和議的內容——
那時的“南宋”,實則隻是“金的附屬國”。
那已經不是堂堂“大宋”,而是“金人冊封的宋國”!
連皇帝的位子都需金人點頭,稱其為“金屬宋國”,實不為過!
……
大秦!
看完南宋這段曆史後,始皇眼中露出一絲冷意。
身為大一統帝王,他已對宋朝幾位皇帝的作為習以為常。
畢竟從真宗開始,後代皇帝紛紛效仿懦弱之風,
“這些宋帝,真是一脈相承。”
“膽小如鼠,畏戰如虎!”
始皇低沉開口,聲中滿是鄙夷。
扶蘇也忍不住連連搖頭,滿臉無奈:“身為一國之主,怎能低頭稱臣?”
“趙構居然以‘兒皇帝’自居,被後人唾罵也就不奇怪了。”
一個帝王,若需在異族麵前俯首稱臣,那還有何尊嚴可言?
扶蘇心中暗歎:這些宋帝,大多都是沒骨氣的軟骨頭。
……
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揮了揮手,一臉不耐地看著天幕上宋朝的種種作為:
“朕不想再看了,這宋皇一個比一個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