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時期!
老朱此刻笑容愈發燦爛。
“高熾這孩子不錯。”
“沒想到他兒子也這般出色。”
“果然是咱老朱家的好苗子。”
他原本還擔心,大明後世出了昏君,丟了自家臉麵。
沒想到這一代比一代還爭氣!
老四朱棣雖然鬨了場靖難之役,但終歸還是個稱職的皇帝,也算是沒給他抹黑。
孫子朱高熾、曾孫朱瞻基,也都表現得像模像樣,叫人放心。
“好好好,果然是個好皇太孫!”
他連連點頭的同時,心裡卻也冒出些雜念。
“話說回來……同樣都是皇太孫,怎的允炆會蠢成那副德行?”
“難不成,是我當初教得有問題?”
但轉念一想,朱標不也是他教出來的嗎?
朱允炆可是朱標帶出來的,這一脈教育風格壓根沒變啊!
既然不是教法的問題,那隻能說明:
——允炆自己就不是乾大事的料。
“算了算了,這孩子以後安安分分當個榮華王爺吧。”
【瓦罐雞蹦迪王——】
【靖難年間,燕王朱棣屢次征戰,朱高煦多次隨軍出征。】
【尤其是在關鍵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因此深得朱棣信任。】
【也正因如此,他漸生異心,周圍也聚了一幫狐朋狗友,屢屢挑撥他與太子的關係。】
【朱棣即帝位後,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煦多次拒不就藩,改封頻繁,野心不死。】
【仁宗即位後,立朱瞻基為太子。】
【朱棣去世不久,仁宗亦駕崩,朱瞻基從南京趕回奔喪,並順利登基稱帝。】
【儘管明宣宗對朱高煦頗為寬厚,一再容忍,遵循祖訓,不願輕加刑責。】
【但朱高煦依舊不知悔改,於宣德元年八月正式起兵叛亂,打著“靖難複辟”的旗號發動兵變。】
【麵對叛亂,宣宗禦駕親征,一邊派使者勸降,一邊大軍壓境,圍城數日。】
【朱高煦最終被困,出城請罪,漢王之亂就此平息。】
【即便如此,朱瞻基仍對這位皇叔極為寬容,未加誅殺。】
【然而,在一次探望中,朱高煦居然將皇帝絆倒在地!】
【朱瞻基當即下令將一口大缸扣在朱高煦頭上,任他滿殿亂跑。】
【最終,忍無可忍的宣宗下令火燒其缸,將其處死。】
【從此,朱高煦被世人戲稱為“瓦罐雞”,反複蹦迪流傳百世。】
看完瓦罐雞蹦迪的視頻後,幾位皇帝的表情都透露出幾分迷茫。
朱家這宗族關係,還真是夠複雜的。
這家人怎麼叔侄間的矛盾一代賽一代?
當年朱棣從侄子朱允炆手裡奪了皇位——
如今輪到朱棣的兒子——漢王朱高煦,盯上了自己的侄子朱瞻基的皇位?
看來這“叔叔搶皇位”的傳統,是被朱家當成家風傳下去了?
不過說起來,朱棣當年造反可不是主動的,
他是被朱允炆那一套“削藩”政策逼到死角,才不得不揭竿而起。
可朱高煦這人就不一樣了——純屬無理取鬨。
他哥朱高熾是嫡出長子,朱瞻基又是嫡長孫,都是正統接班人。
說到底,朱瞻基還算是挺尊重這位叔叔的,
可漢王就是不知感恩,非得折騰。
即使後來他真有謀反之意,朱瞻基也沒有急著下殺手。
但他偏要自己作死,還作得離譜至極。
朱瞻基登門探望,他竟然把皇帝絆得摔了個狗啃泥。
朱瞻基怒從心起,乾脆把他燉成了一鍋“瓦罐雞”。
……
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