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沉思之際,天幕上的畫麵再度流轉:
【京師保衛戰之後,瓦剌多次進犯明境,均被擊退。】
【瓦剌首領也先意識到無利可圖,便決定釋放明英宗,以此換取議和。】
【隻是他願意放人,朱祁鈺卻不願意接人。】
【不少大臣建議朱祁鈺迎回英宗,他卻冷臉回應:“我本無意登基,是你們逼我為帝。”】
【如今他權柄在握,自然不願輕易交出手中大權。】
【於謙進言:“國之根本已定,太上皇應迎回。”】
【見連最親信的大臣都如此勸說,朱祁鈺隻得妥協,派楊善代表明廷,前往迎接英宗歸國。】
【景泰元年,明英宗被俘一年後抵達京師。】
【朱祁鈺親自出東安門相迎,兄弟二人當眾互拜、淚流滿麵,推讓不已。】
【但情真意切背後,朱祁鈺仍心有防備,將兄長軟禁於南宮,七年未曾放出。】
【雖然名義上尊英宗為太上皇,實則行動處處設限。】
【朱祁鈺深知哥哥一旦回歸,必將引動舊臣思變,為防後患——】
【他甚至聽從宦官高平之言,命人砍伐南宮內外所有樹木,防止有人通風報信。】
朱祁鈺如今的處境,可謂頗為微妙。
他雖已登基為大明新帝,可頭頂上依舊懸著一位太上皇——他的親哥哥朱祁鎮。
名義上是太上皇,可朱祁鎮年紀並不大,身體硬朗,還能再折騰許多年。
更要命的是,身為前任大明皇帝,他在朝中仍有不少心懷忠誠的舊臣。
若真將朱祁鎮迎回宮中,將來要是掀起複辟之事,又該如何收場?
畢竟,權力這種東西,可從來不是輕易能放下的。
無論是朱祁鎮,還是朱祁鈺,都不可能真心願意交出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因此,朱祁鈺最初並無意將兄長接回。
隻是經於謙勸說,這才象征性地迎回京師,但隨之而來的,是嚴密的監控與限製。
顯而易見,朱祁鈺根本不打算鬆開手中權柄。
可問題是——朱祁鎮會心甘情願?
朱祁鈺的廟號是“代宗”,似乎已暗示了這場皇位之爭的結局。
……
大秦!
“這兄弟倆,遲早要決一勝負。”
“我看這朱祁鈺,怕是要敗。”
始皇帝歎息一聲。
在危急時刻挽救了大明社稷的朱祁鈺,似乎終究得不到一個善終。
扶蘇同樣露出幾分唏噓。
“皇位之爭……果然無比殘酷。”
他對此感觸頗深——因為自己也是這場權力博弈的犧牲品之一。
在原本的曆史中,他本該被趙高的假詔處死,若非天幕異象,怕早已命喪黃泉。
“我覺得,論治國之才,朱祁鈺比朱祁鎮更像是大明的好皇帝。”
“那些朝臣就看不出來?非得迎英宗複辟不可?”
他不解地問。
再說,如今大明的皇位在朱祁鈺手裡,他握有實權,朱祁鎮又憑什麼翻盤?
“你不想當皇帝,可總有人想借機封侯拜相。”
始皇淡聲道:
“野心家,是絕不會錯過任何一次登龍的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