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始皇帝嬴政望著朱祁鈺與於謙力挽狂瀾,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罕見的笑容。
“此戰一勝,大勢已定。”
“瓦剌這等小邦,真要滅了我中原天朝,那才是天大的笑話!”
他頓了頓,語氣一轉,冷冷說道:“隻要不至宋室那般軟弱,這江山還是守得住的!”
大宋幾位皇帝,顯然又要背鍋了。
扶蘇也附和笑道:“父皇所言極是。北地蠻族雖擾邊多年,終究不成大氣候。”
……
漢武帝時期!
若是漢武帝劉徹聽見這句話,恐怕連嘴角都要抽搐三下。
不成氣候?!
扶蘇你小子怕不是沒見過我那時候的匈奴?
那可不是幾個部族小打小鬨,而是妥妥的草原帝國!
“你來瞅瞅我大漢當年的仗,是怎麼打的?!”
若不是我傾儘國力,整頓兵備,咬著牙打了幾十年硬仗,匈奴能退?
我劉徹差點連命都賭進去了!
這北方草原的異族,曆來都是心腹之患。
零散時或許不成氣候,一旦統一,便如猛虎出山!
一旦草原上出現一個足夠強悍、能夠整合部族的梟雄,那對中原王朝而言,便是滅頂之災。
就如同漢武時代的匈奴帝國,又或是後來揮軍南下、逐鹿中原的忽必烈。
前者有劉徹奮力阻擋,中原未失;而後者,卻沒有人能再擋住北方那股鐵流。
當然,縱然如此,中原文化的同化能力仍不可小覷。
忽必烈在完成南下霸業之後,索性改姓劉,名繼業,儼然一副“中原正統”的姿態。
北伐封狼居胥,也不過是換了旗幟的征服者罷了。
而真正懂得草原民族威脅的,沒有人比朕更深刻!
……
貞觀時期!
“這場戰役看起來雖然凶險,但也不如最初想象的那麼艱難。”
李世民盯著天幕,神情淡然中透著一絲冷靜的分析。
“若是瓦剌在俘獲朱祁鎮之後,趁明廷未穩便直撲京師,或許還能借著混亂之機斬獲不菲。”
“可惜他們既想借英宗談判,又缺乏一擊定乾坤的野心,反倒給了大明緩衝時間。”
“如今京師已經有二十餘萬兵馬駐守,糧草輜重準備充足,後方援軍亦源源不斷。”
“瓦剌的兵力本就有限,拖得時間越久,對他們越是不利。最終失利,早已注定。”
李世民雖然承認京師保衛戰在戰略上的重大意義,卻也坦言,這一仗在戰術層麵並非死局。
土木之變確實讓明軍元氣大傷,但底子還在。
朱祁鈺及時調動周邊兵力,令原本薄弱的京畿防線得以穩固。
等到防守部署完備,瓦剌才緩慢南下,早已失去了最佳的戰機。
“不過話說回來,這仗也絕非輕鬆取勝。”
“若非朱祁鈺果斷果敢,於謙等主戰大臣同心協力,勝負恐怕還真難說。”
李世民並未吝嗇讚譽,他認可這位新帝以及一眾忠臣在危局中所展現出的擔當。
眾帝王此刻都抬頭仰望天幕,神情變得凝重起來。
朱祁鈺和於謙固然力挽狂瀾,守住了江山社稷。
但接下來的局勢,卻並非一帆風順——朱祁鎮還活著,而且尚未歸朝!
朱祁鈺隻是攝政,廟號“代宗”,從這個稱謂就能看出,接下來的風波恐怕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