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為安人心,特許文武官員預支九個月俸祿,軍士則預發半年,並通知自行前往通州領取。】
【皇城內外守軍、工匠也有不同程度賞賜,糧秣逐漸充盈,城中人心逐步安定。】
【明廷全力備戰之際,也先攜英宗向大同、宣府守軍施壓,試圖誘其開門。】
【幸而將領堅守未動,使其圖謀落空!】
【經過一個多月緊張整頓,大明共集結兵力二十二萬,準備迎敵。】
【京師軍心穩定,兵力大增,戰事一觸即發。】
【京師保衛戰,正式爆發。】
【也先分三路逼近城下,於謙親率諸將扼守德勝門、西直門等要道,與瓦刺軍正麵鏖戰。】
【多日激戰之後,敵軍久攻不下,士氣漸頹,頻頻受挫。】
【更有明軍援兵陸續到達,也先深恐腹背受敵,決意撤軍。】
【其後攜英宗撤離,途中被明軍追擊掃蕩,最終全軍撤出關外,京師得以戒嚴重整。】
【京師保衛戰,大明勝!】
【這場戰役,不但挫敗了瓦刺圖謀,更徹底扭轉大明危局。】
【戰後,於謙繼續加強軍製改革,使得國防體係迅速恢複並升級。】
這一仗對大明而言,是生死攸關的一戰。
若當初選擇遷都或妥協,不僅會使士氣儘失,更會徹底動搖朝廷根基。
一旦敗北,大明恐怕立刻步入下坡路,甚至提前迎來南明局麵。
而此時,距離朱棣掃清北元才過了二十餘年!
多虧於謙果斷決策、縝密組織,這才保住了大明半壁江山。
這一仗的意義不可估量——不僅確保了都城安全,更是讓明軍戰力全麵複蘇。
從洪武到宣德,明朝軍備漸生懈怠,瓦刺得以趁虛而入。
但這場勝利之後,於謙著手整飭軍伍,使得明軍重振旗鼓。
可以說,京師保衛戰,是左右大明命運的關鍵轉折點!
大明贏了,才有後麵的局麵;若輸了,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場生死交鋒中,新帝朱祁鈺與輔臣於謙,無疑是最大的功臣。
……
洪武時期!
“贏了,好!”
朱元璋一掌拍在椅子上,笑得合不攏嘴,比他自己打勝仗還高興!
以老朱的眼力,自然一眼就看出,這場戰事的重要性。
明軍先前已陷劣勢,若此役再敗,後果簡直無法承受。
甚至可以說,北宋的悲劇將重演,南明格局或許會提前出現。
若是京師被破,那隻剩退守南京一途,大明便從此跌落深淵。
屆時天下動蕩,百姓生靈塗炭,苦不堪言。
幸而,大明贏了!
有了朱祁鈺鎮住朝局,朱祁鎮被俘所帶來的影響也被大大削弱。
“蒼天庇佑我大明!”
朱標滿懷感慨,終於放下心來。
“此危急之際,能有於謙如此忠臣,實屬國家之福!”
他由衷讚歎,不僅佩服於謙的智謀,也敬重他的忠貞與膽識。
這樣的臣子,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頂梁柱。
“對,必須重賞、重用此人!”
朱元璋連連點頭,大喜過望。
他一手創立的大明帝國,差點毀在朱祁鎮這些不中用的後代手裡。
幸好有於謙,才保住了這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