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立刻心領神會:“陛下功業非凡,當用祖號才配!”
乾隆聞言大笑,眼神中滿是欣慰——好一個懂朕的愛卿,這祖字是穩了!
一旁的嘉慶也笑著點頭,心裡卻把牙咬得嘎吱響。
好啊,皇阿瑪既然推崇南宋正統,必然是趙構的忠實粉絲。
那就送你一個和趙構一模一樣的廟號,您肯定會很“欣慰”。
【明世宗登基後,迅速理清明武宗時期的積弊,使政治出現了短暫的清明局麵。】
【他勤於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削弱司禮監權力,裁撤鎮守太監,嚴格監察製度,分清廠衛與法司職權。】
【任用張璁、夏言等賢臣,吸取前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加強中央集權,使朝政煥然一新。】
【他注重才德並舉選官,多次下旨要求各地推舉賢才,不拘資格,吏部遇缺則擇優簡用,不許推諉避嫌。】
【對外戚世襲封爵製度進行變革,成為定製。】
【在經濟方麵,嚴懲貪腐,清查皇莊與勳戚莊園,將土地歸還於民。】
【部分地區推行賦役改革,創行“一條鞭法”,取得顯著成效,並為後世賦役製度提供了範例。】
【他整肅科舉,確保選拔公平;實行三途並用,激勵士氣;整頓學政,強化教育功能。】
嘉靖雖被後世戲稱為“道長真君”之類的外號,又說他幾十年不理朝政……
可他在位初期,確實乾過不少實事。
一般的皇帝,要麼昏庸無道,要麼堪稱聖明之主。
而他,卻能在昏君與明君之間來回切換,堪稱反複橫跳的典型。
嘉靖這人,性情複雜——有帝王的才略,卻缺帝王的德行。
一上來就掀起大禮議,天才般地擊敗楊廷和,從此牢牢握住權柄。
他敏銳地意識到,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於是強令外戚、勳貴、士大夫退田還民!
這一點極為罕見——他是明朝唯一真正懂得限製土地兼並的皇帝。
他甚至親自走入民間,體察百姓疾苦,替底層解決生計與生產問題。
這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那個被戲稱“家家乾淨”的嘉靖?
不僅如此,他還整頓科舉,嚴防舞弊,確保考試公正。
於是嘉靖朝前期湧現出一批中興名臣,這批人甚至一直用到萬曆年間。
他不像憲宗那樣讓宦官領兵,也不像武宗那樣搞什麼認乾兒子的荒唐事。
他任人唯賢,不徇私情。
通過擴大武舉選拔範圍,他提拔了一批名將,打破了重文輕武的格局,使嘉靖時期的武將迎來了春天。
還有一點鮮為人知——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最早就是嘉靖朝創立的。
白銀也首次成為中國的法定貨幣,這同樣是嘉靖的決策!
說句實在話,老朱打天下是一把好手,但在經濟上,確實乏善可陳。
他發行的洪武寶鈔貶值飛快,大明的經濟賬幾乎一團亂麻。
在嘉靖之前,民間交易形式五花八門——
有以物易物,有迅速貶值的寶鈔,有銅錢、白銀、黃金,還有布匹、皮張,甚至食鹽都充當貨幣。
嘉靖則直接確立白銀為法定貨幣,這一舉措極大促進了商業發展,也使資本主義萌芽初現。
彼時的大明,可謂生機勃勃。
所以說,嘉靖在位前期,確實政績斐然。
他初整科舉時提拔的,幾乎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士大夫——
徐階、高拱、張居正、李春芳、楊繼盛、胡宗憲等。
尤其是在嘉靖二十六年,更是同時出現了四位首輔。
……
嘉靖時期!
他凝視著天幕中播放的畫麵,聽著那些列舉自己功績的聲音,心中湧起一絲自豪與傲氣,卻也不免有幾分恍惚。
仿佛又看到了那個年輕的、意氣風發的自己——
以藩王之身入主中樞,初登大寶便迅速掌握權力;登基伊始,力除積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