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時期!
嘉靖原本正專心看著天幕上的視頻,心情還算不錯。
結果忽然間,畫麵上開始飛出一排排彈幕。
朱厚熜嘴角抽搐,眼神和表情頓時變得尷尬無比。
因為這些彈幕,全是在罵他。
而且發彈幕的人不是彆人,正是“成祖”朱棣——他們這一脈的開山老祖。
麵對祖宗的指責,嘉靖哪敢頂嘴?
他隻能默默低下頭,裝作沒看見。
成祖啊成祖,朕改你的廟號,其實也是為你好。
你想啊,如果你還是太宗,不僅不能郊祀,還沒法配享明堂——這怎麼行?
所以朕才不得不給你換成“成祖”。
祖宗啊,朕也是沒法子。
若是不把我們這一支的地位抬上去,朕就得認孝宗做父皇。
這樣一來,就會被孝宗、武宗兩朝的舊臣牽製,他們整天在耳邊叨叨——
說朕的皇位是他們扶上來的,要朕學先帝的樣子,按他們的意思辦事。
當然,嘉靖也絕不會在彈幕裡回朱棣,更不敢多做解釋。
他很清楚——越說,罵得越狠。
嚴嵩、徐階等重臣也正抬頭看著天幕。
大禮議的事,他們一個個都參與過。
當初為了投嘉靖所好,嚴嵩甚至還提出過“興王配明堂”的建議。
因此朱棣罵出來的話,也有他們的一份。
幾個大臣看著朱棣在天幕裡對他們的祖宗十八代“親切問候”,全都下意識低下了頭。
這種時候,誰敢回?
……
康熙時期!
康熙看著這一幕,忍不住笑了笑。
這場大禮議,是明世宗為了奪權而親手挑起的,結果陰差陽錯,把朱棣的廟號給改了。
“朕的廟號啊……”
康熙低聲沉吟。
每位皇帝都極重視自己的廟號,他自然也不例外。
隻是他的廟號,其實很難定。
不是開國之君,自然不能用“祖”,隻能在“宗”字裡挑。
“太”、“高”、“世”、“中”……
最好的“太宗”早被皇太極拿了。
“世宗”又帶有世係錯亂的意味,並不貼切。
反倒是“高宗”似乎更合適,象征著王朝在他手中達到巔峰。
可惜,這個好廟號早被南宋趙構給“用壞”了。
因為趙構的關係,這個名號在元、明兩朝沒人敢碰。
剩下的“孝”、“仁”,又顯得格調不足,完全配不上自己。
不僅康熙對此為難,朝臣們也被這個問題折磨得頭疼。
最終還是雍正一錘定音,解決了廟號之爭。
……
乾隆時期!
乾隆多次在嘉慶和群臣麵前暗示:
“祖有功而宗有德。朕沒什麼功,有個宗就成了。”
當然,他嘴上謙虛,心裡卻想要個“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