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歲年紀,就能如此玩弄權術?
這氣質,怎麼更像他們劉家的人?
難道……
劉徹輕咳兩聲,心底暗起幾分陰謀猜想。
若嘉靖像武宗那般早逝,那幾乎能印證他的推測。
可若是壽終正寢,那便說明朱家這一支,確實命短。
“大禮一議,便掌朝綱。”
“此人心機極深,生來帝王。”
“孤身赴京,毫無依托,卻能短時內收攬皇權,殊為不易。”
“朕倒要看看,他的帝位能坐得如何。”
劉徹仰望天幕,心下暗道。
……
貞觀時期!
李世民向來不熱衷此類宮廷權鬥。
並非不懂,而是無此必要。
他的威望足以震懾百官,不必施展帝王心術。
平衡之道?
誰跟你玩平衡,朕直接壓服。
並非說他手腕不高,而是多數時候用不著。
往往隻需八字——“恩威並施,剛柔並濟”。
不過,李世民對嘉靖倒生出幾分欽佩。
年紀輕輕,麵對滿朝京都老臣,竟能鬥得不落下風,甚至借大禮之爭反客為主。
這殊為難得。
畢竟兩人境遇不同。
他少年時,早有天策府舊部與一眾忠勇將領。
嘉靖在京,卻是孤立無援!
換作他人,極可能落得傀儡之局。
嘉靖卻能攪動朝局之水,借勢奪得先機。
這份心智,不是常人所具!
“明世宗果然天生帝王,少歲便通權術。”
“旁人難及。”
長孫無忌在側,感歎不已。
李世民微微頷首。
……
大宋!
趙大看過嘉靖的權術,不由陷入沉思。
嘉靖借大禮議,提拔對己有利之人,與楊廷和分庭抗禮。
那自己,能否提拔兒子,對抗老二?
隻是世道不同,手法不可生搬硬套。
如今老二羽翼已成,想撼動,可沒那麼容易。
自己的兒子若真想與老二分庭抗禮,還得磨煉多年才行。
看完天幕畫麵後,趙大心中暗暗歎息,這皇位,老二還是彆去坐了。
其實說句公道話,老二這皇帝當得還算過得去。
除了高粱河一敗,被遼國孤兒寡母羞辱,落得千古笑柄之外,其他政務辦得並不差。
隻是他那一群子孫,一個比一個讓人丟臉!
無論如何,他都得把這皇位傳給一個真正值得托付的人。
……
洪武時期!
“過繼不繼的,都是些小節。”
“本就是一家人嘛。”
“可這小子,真是個精明人。”
“竟然能用這種招數,收拾楊廷和那幫人。”
老朱看著嘉靖的手段,自然是欣慰的。
後代中能有這樣的聰明人,絕對是好事。
畢竟,當皇帝最怕的,就是被群臣牽著鼻子走;
而嘉靖卻恰恰相反——他是牽著彆人鼻子走!
至於那場“大禮議”之爭,對老朱而言根本無關痛癢,反正後頭也不是標兒那一脈。
至於把老四的“太宗”改成“成祖”,似乎也說得過去。
老四,你自己說說,這皇位是怎麼來的?
你好意思用“太宗”自居嗎?!!!
靖難之役,說得好聽是“靖難”,難聽點不就是造反嗎?
也就是老夫現在心情不錯,不然非得揍你一頓不可。
“這孩子雖是藩王,卻懂得帝王之道。”
“若真讓他登基,也不至於差到哪去。”朱標笑著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