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水,太深了,他們根本無法看透。
【明熹宗·朱由校】
【外號:木匠皇帝!】
朱常洛之後,天幕再次顯現新一位大明皇帝的外號。
眾帝王一掃便明白,這朱由校竟是位癡迷木工的皇帝。
群雄低頭沉吟,頓覺熟悉。
很快便有人回憶起,元朝末代君主元順帝,不也是沉迷木作?
倒真不知朱由校與元順帝,誰的手藝更高明。
……
洪武時期!
老朱仍沉浸在惱怒之中。
一見到後代被冠以“木匠皇帝”的外號,頓時氣得不打一處來。
“木匠皇帝?!”
“咱老朱家出了個手藝人?!”
老朱怒指天幕,環顧群臣冷笑。
自然沒人敢應聲。
這種時候,唯有朱標敢接話。
“父皇,光憑外號不足以下定論,還需靜觀其詳。”
他語聲低緩,試圖寬慰。
老朱這才稍稍平息,重新盯向天幕。
關於他與朱由檢,還有個後世流傳的黑色笑話:
老朱下了地府,見到自家一群後代。
他氣得一路腳踹,從朱棣踢到景宗,再把萬曆吊起來痛打。
最後還是朱由檢給他打造了一張小椅子,老朱才總算能坐下歇口氣。
……
永樂時期!
“好極了。”
“咱朱家,真是人才輩出。”
“連木匠都湊齊了。”
朱棣看著子孫們一個個離奇的死法,心態幾近崩潰。
他不止一次反問自己:
“當初我造反,是為了什麼?
就為了在父皇麵前丟儘臉麵嗎?!”
本該雄壯的大明,竟被折騰得烏煙瘴氣。
若父皇朱元璋泉下有知,定會痛罵不止。
而後世子孫,對天下的掌控力愈發式微。
不但約束不了朝臣,反倒任由黨爭不休;
邊疆戰事接連爆發,國庫卻空空如也,連軍餉都難以支撐!
這,就是後來的大明局麵。
【朱由校,萬曆三十三年降生。】
【其母早逝,萬曆便將他交由李選侍撫養。】
【及至光宗朱常洛即位,李選侍屢屢慫恿光宗冊立她為後。】
【後光宗病重,召見英國公張惟賢、首輔方從哲等十三大臣,令皇長子朱由校出麵相見,疑似托孤。】
【光宗崩逝後,李選侍與朱由校同居乾清宮。】
【隨即爆發明末三大案之一——移宮案。】
【……】
明末三大案,皆與明光宗朱常洛相關。
而最後這樁“移宮案”,核心人物正是太子朱由校。
李選侍當時極受寵愛,幾次三番要求光宗立她為皇後。
她原是鄭貴妃身邊侍女,後經鄭貴妃悉心調教,化作姿容出眾的美人。
鄭貴妃為討好光宗,竟將李選侍與另外七名美姬一同獻給了他。
鄭貴妃心裡打著自己的算盤。
她將李選侍送入宮中,本就希望有朝一日,這些人能博得光宗寵愛,而她也能借此牟取利益。
李選侍一入宮,便迅速贏得朱常洛的青睞。
她的地位扶搖直上,不久便攀升至僅次於皇後的位置。
更因代為撫養日後成為太子的朱由校,而顯得地位愈發特殊,幾乎把持了整個後宮。
同時,她還與鄭貴妃暗中往來,不斷圖謀。
李選侍一心想借助鄭貴妃的力量,逼迫自己登上皇後之位;
而鄭貴妃則盼望借李選侍之手,在光宗麵前耳提麵命,助她日後母儀天下,圓皇太後之夢。
然而,光宗病重,這些謀劃都暫且擱置。
儘管如此,他仍打算冊立李選侍為皇貴妃。
甚至在朝臣麵前,明確吩咐皇長子朱由校要把她視作生母,尊為太皇後。
可還沒等光宗說完,李選侍便挑開帷幕,將朱由校喚入。
小皇子一見父皇,便脫口而出一句:“要立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