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殿大臣聽得目瞪口呆,朱常洛臉色頓變,卻未發一語。
朱由校自幼由李選侍撫養,能說出這樣的話,顯然是受了她的影響。
可是在皇帝病危、命不久矣的當口,貿然立後,於朝局而言無異於火上澆油。
明光宗心知肚明,幕後推手正是李選侍。
他早已看穿,這個女子心機極深,絕不會安於現狀。
她在宮中一向敢作敢為,處事果斷狠辣。
因此,縱然李選侍再三哀求,光宗始終隻願許她為皇貴妃,堅不冊立為後。
一來,他擔心李選侍若登基為後,定會憑借撫養朱由校的名義,間接乾預朝政;
二來,她與鄭貴妃往來密切,更令他心中存忌。
很快,朱常洛在宮中猝然去世。
然而李選侍依舊盤踞乾清宮,毫無退讓之意。
按照大明製,乾清宮乃皇帝與皇後正寢,不容旁人久居。
但李選侍分明是要借年僅十五歲的朱由校,把持後宮,進而染指朝政。
大臣們看在眼裡,心頭暗生憂懼,遂一同趕赴宮門。
楊漣衝在最前,卻被太監攔阻,手持木棍橫擋。
楊漣怒喝道:
“皇帝召我等入宮,如今駕崩,嗣主年幼,你等卻阻我等臨入,是何居心!”
一番嗬斥,太監們心虛,隻得退開,諸臣方才得以進殿。
見到光宗靈位,群臣無不痛哭失聲,隨後請求麵見皇長子朱由校。
李選侍卻將他扣在暖閣,遲遲不讓露麵。
最後還是老宦官王安以言語哄勸,方才抱著朱由校出來。
眾臣齊齊叩首,小太子被抬上小轎,劉一璟、周嘉謨、張惟賢、楊漣親自抬轎,急急往前。
就在此時,李選侍帶人追來,場麵頓時混亂。
大明皇宮之中,竟出現太監與朝臣爭搶皇太子的怪異一幕,堪稱荒誕。
最終,群臣將朱由校送入文華殿,請他下旨命令李選侍遷出乾清宮。
但朱由校自小在李選侍膝下長大,感情頗深,一時難以割舍,不願點頭。
於是吏部尚書周嘉謨率同群臣聯名上疏,懇請她搬遷彆宮。
禦史左光鬥更是直言:
“殿下今已十六,宮中有忠直老宦輔佐,朝中有勳臣輔導,何愁無人?”
“豈能仍由李選侍如乳母般貼身掌控?”
“若她借撫養之名而行專權之實,難保不會重演當年武則天之禍!”
此話一出,朝野皆驚。
左光鬥以武則天為鑒,不僅是在警告後宮不得乾政。
更是提醒年輕的朱由校,切勿步唐高宗後塵,重蹈“納父妃為後”的覆轍。
這話確實擲地有聲。
看看吧,武則天當年稱帝,幾乎把“皇後”這個位置的政治信用徹底耗儘了。
從此以後,後妃姐妹們再想走這條路,根本寸步難行,等於被徹底封死。
朱由檢聽了群臣的勸諫,也覺得頗有幾分道理。
於是,熹宗朱由校登基之後立刻下旨,命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移居仁壽殿。
與此同時,還下令拘捕她身邊的幾名心腹太監,罪名是盜竊大內庫藏。
情勢至此,“移宮”已成定局。
不過,群臣反倒轉過頭來勸皇帝,念及光宗昔日的寵愛,還是要遵循先帝遺命,好好安置李選侍母子。
在外廷重臣的強硬施壓,加上宮中老太監王安的威嚇之下,李選侍最終不得不低頭,答應遷宮。
就這樣,轟動明末的“三大疑案”之一——“移宮案”,終於畫上了句號。
李選侍以徹底失敗收場,熹宗朱由校順利入住乾清宮,真正登基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