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她盼望的皇後之位,以及垂簾聽政、主宰朝政的野心,統統化為泡影。
至於李選侍為何如此執意賴在乾清宮不走,是否背後受鄭貴妃暗中主使,後人已無從考證。
但她的意圖昭然若揭——就是要掌控朱由校,以此來把握整個朝局。
後世甚至有人推測,她之所以如此強硬,是想與鄭貴妃合謀,妄圖效仿“二太後共政”的模式,掌握實權。
若真讓她得逞,大明恐怕會提前迎來一個“慈禧太後”。
至於明光宗朱常洛的死,與李選侍和鄭貴妃是否有關,始終成謎。
隻是這“明末三案”,每一樁都荒誕離奇。
太子差點在宮中被人用棍子開瓢;
新帝登基不過月餘,便莫名暴斃;
最後的“移宮案”,更是出現妃子帶著太監和朝臣爭奪皇太子的一幕。
可若撥開這些荒唐的表象,便能看到:明末皇宮內部的權力鬥爭,已走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
大秦!
“實在亂得離譜!”
扶蘇搖頭感歎:“光宗一死,這些人全都跳了出來,各方都要搶奪太子,以圖掌控局勢。”
“這李選侍的心思,簡直就是要做第二個武則天!”
秦始皇嬴政聞言,也頻頻頷首。
“大明宮廷已經失序,黨爭不斷,若無一位真正能鎮得住場麵的帝王,隻會愈發糜爛。”
他看完數位大明帝王的視頻後,更是感到後世大明,局勢隻會一天天滑落。
要想平定亂象,必須得有極其果決、手腕強硬的皇帝出場,否則根本收拾不住。
可惜朱由校的外號叫“木匠皇帝”,怕是難堪此任。
……
漢武帝時期!
劉徹冷眼看著天幕中的李選侍,眼底閃過一抹寒意。
“小皇帝登基,最容易發生的,就是太後乾政。”
他自己便是過來人。
當年即便是他這等雄主,也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太後牽製,直到親政多年後,才徹底收回權力。
嬴政亦是如此。
“這種局麵,有利有弊。”
劉徹緩緩開口:
“好處是太後坐鎮朝堂,能保局勢穩定。”
“畢竟再怎麼說,她也是皇室中人,總不會篡奪自家江山——除了武則天。”
“但壞處就是,皇帝無法掌控朝權,即便成年親政,也要時時被後宮製衡。”
“後宮乾政,不可不防!”
劉徹揮袖冷哼,“明光宗至少還有幾分明智,沒有立李選侍為後,否則事情更難收拾。”
換作他,怕是早在病榻之上,就賜李選侍一死。
“這女人狼子野心,豈可容留!”
太子劉據也忍不住搖頭,直呼:“簡直是一出鬨劇。”
“若隻是家長裡短,尚可一笑。”
“可偏偏牽扯到的是皇太子和大明江山,這就不是鬨劇,而是亂象!”
皇帝們看得更深。
一個王朝的體麵,哪怕再亂,也要維持住最起碼的威儀。
可大明卻已到了公開搶奪太子的地步。
高端的政治鬥爭,有時竟呈現出最原始、最粗陋的樣子。
既然連台麵上的臉麵都不要了,暗處的廝殺隻會更加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