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心裡直打鼓,臉色都快垮了下去,恨不得立馬跪下認個錯。
皇阿瑪英明啊!
兒子怎麼可能給您整出這麼個廟號?!
這這這……格調是夠了。
但也太矯情肉麻了吧。
這也太會拍馬屁了,八阿哥自己再怎麼想,也覺得不是出自他手!
康熙的視線在老八身上停了許久,才緩緩移開。
“聖祖……”
康熙望著天幕上的大字,心裡真是五味雜陳。
他是真想不通,究竟是哪一個兒子,給他弄出這麼個廟號!
可事到如今,還能怎麼辦?
廟號既然已經定下,他還能再改不成?!
“唉……”
康熙偏過頭去,不願再看那刺眼的字跡。
……
雍正時期!
當“清聖祖”三字映照天穹時,雍正臉上浮現出一抹滿意的笑。
這個“聖”字,真是點睛之筆!
若是皇阿瑪在天有靈,見到必然心生欣慰。
當初為了定康熙的廟號,雍正和群臣可謂絞儘腦汁。
最終才敲定了這個“聖”字!
雍正看著自己的得意之作,心中滿是自豪。
其實說到底。
“聖祖”廟號,也未必就是康熙生前有意暗示過什麼。
更大程度上,是雍正初登大位時的政治氛圍、群臣的諂媚——
以及雍正那股極端性格共同作用的結果。
雍正繼位之時,謠言便不絕於耳。
他十三年在位,幾乎十三年都在辟謠。
有人說康熙的遺詔原本是要傳給十四阿哥,
也有人說是傳給十阿哥。
甚至還有更荒唐的版本:
“皇四子胤禛人品尊貴,酷似朕身,特賜一死——”
“傳位於金陵副將馬國成,此人刀山火海中打出來的,很精神不掉份……”
更離譜的還有。
有人調侃隆科多關在密室研究了三個時辰,最後也沒法把遺詔改成“傳位於隆科多”。
還有傳聞說雍正以參湯毒死康熙,這類風言風語傳得街知巷聞。
要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親筆寫大義覺迷錄,專門為自己辟謠。
再說雍正性格裡,確實透著一股極端勁兒。
他特彆喜歡在褒獎彆人時,用上極儘肉麻的辭藻。
在他的朱批中,就常常能看到稱喀爾喀將軍之類人為“寶貝”,肉麻到不行。
為了彰顯隆科多擁立之功,他不僅大封爵位、加俸祿,還直接把班次提到最前頭。
甚至在上諭中把奏折裡的隆科多稱作“舅舅隆科多”,這完全違背了製度與慣例。
允祥的諡號“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怡賢親王”,遠超出親王應有的規格。
更誇張的是,他甚至破例將“允”字改回“胤”字,中原曆史上也僅此一例。
這些種種,和給康熙定下“聖祖”的廟號如出一轍。
雍正就是這種風格——不怕肉麻。
為了證明自身繼位的正統,他把對康熙的尊奉推向極致,甚至到了過度的地步。
他要讓世人都看到:自己才是那個至孝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