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此刻也把目光投向胤禛。
當了幾十年皇帝,他對這些兒子再熟悉不過。
太子這些年的種種,早已讓康熙心灰意冷。
雖說早早被立為儲君,但帝國重擔,他既無才能,也無品德。
在康熙心中,太子早就失去了資格。
大阿哥呢?在廢太子時的所作所為,更是讓康熙寒透了心,也被徹底排除。
至於八阿哥胤禩,處處模仿自己,卻總學不像。
自己寬仁治國,他卻靠收買人心。
康熙雖寬容有餘,已是弊端重重;而八阿哥比自己更縱容,若真登基,隻會把大清拖入深淵。
十四阿哥,練兵治軍確實見成效,但膽大而胸襟狹窄,治兵或許行,治國必壞大事。
十三阿哥倒是嫉惡如仇,卻性情過於耿直,不堪為帝。
細細比較下來,唯有老四最合適。
康熙望向胤禛,眼神中滿是不敢置信:
“莫非真是你小子,將來讓我掛上清聖祖的廟號?!”
……
雍正時期!
外號盤點到了自己。
雍正臉色一下子凝重起來。
看到那三個外號,他心裡稍稍鬆了口氣。
好像都不算難聽,至少沒多少侮辱意味。
雍正極在意身後名,這一點曆代帝王無一例外。
最怕的就是在世時沒人敢說,死後卻被後人戳脊梁骨。
“冷麵王……”
“朕在潛邸時,就有不少人這樣稱呼。”
“這外號,倒也無差。”
“隻是不知其餘兩個是什麼意思。”
李衛見主子語氣緩和,趕緊笑著奉承:
“主子雖冷麵,卻是心懷百姓,千古少有。想來後世之人隻會稱頌您的仁政,絕不會非議。”
雍正聽了,神情依舊緊繃,絲毫沒有笑容。
“但願如此吧……”
……
乾隆時期!
乾隆望見鏡頭轉到父皇,神色也跟著凝重起來。
畢竟,下一個就是自己了。
祖父康熙算得上功過參半,結果也被取了個“康麻子”的綽號。
至於自己?
乾隆心中暗暗琢磨:
“朕是十全老人,好像真挑不出什麼大毛病吧?!”
【冷麵王——】
【胤禛作為孤臣式人物,凡事皆以國法為準,不徇私情。】
【他鐵麵無私,果決冷峻。】
【尤其在懲治貪腐時,抄家是慣用手段,不論王公勳貴還是官宦子弟,皆一視同仁。】
【因而也被稱為鐵腕皇帝。】
【清夾宗——】
【雍正年間,大量刪改史料,因而得此外號。】
【和通泊戰神——】
【清軍在和通泊慘敗,三萬大軍覆沒,僅餘兩千突圍,八旗精銳死傷殆儘,北京旗營幾乎家家掛孝。】
【這是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清軍百年最大敗績。】
【對線高手——】
【雍正初登基時,合法性遭到質疑,曾靜案中反清言論四起。】
【他親自審訊曾靜,並編纂大義覺迷錄,回應質疑,強調清統治的正當性。】
天幕很快將雍正的三個外號來曆解釋清楚。
“冷麵王”這一稱號,其實在他尚為皇子時就已存在。
彼時雍正被康熙當作孤臣來用,向來不講私情,果斷冷峻。
與八爺的寬仁做派形成鮮明對比,才有了“冷麵王”這一綽號。
但這個外號裡,其實褒義成分更多。
若沒有這樣的手腕,他又如何能掌控龐大的帝國?
至於“清夾宗”,那是因為雍正在位時刪改了太多史料,才落下了這個稱呼。
而幾大外號裡,最帶羞辱意味的,還是“和通泊戰神”。
和通泊一役,堪稱清軍百年來最慘烈的敗仗。
幾乎將八旗精銳一掃而空,後續的國防和軍力都因此受了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