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又該如何避免?
“大唐在製度上,仍有缺憾。”
“這也是朕召諸卿觀天幕的原因。”
“要學一學後世各朝如何規避弊端,好讓大唐國祚更久!”
“若能化解這些隱患,大唐自當基業長青!”
“好!”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等人齊聲應諾,心中壓力更重。
如此難得機緣,絕不可虛度。
……
大宋!
趙大微微頷首,算是認可了乾隆的本事。
“雖是異族,但其製度亦有可取之處。”
“乾隆雖說命運眷顧,可也確實有能耐。”
“明明深居宮闈,卻能借奏折推演前線戰況,這點,你不及他。”
此言一出,趙二尷尬至極。
畢竟他素有“陣圖大師”之稱。
他昔年也曾在後宮遙控軍情,自信憑布陣之術可保無憂,結果卻慘遭敵軍痛擊。
相比之下,乾隆同樣遠程指揮,卻不似趙二那般死摳圖紙,而是在關鍵時機下令。
他的命令精準無比,往往能通過零碎奏折拚湊戰場局勢,甚至提前預判敵勢。
若非額爾登額袖手旁觀,明瑞本不至於殞命。
相比之下,趙二的短板就暴露無遺。
打仗怎可能隻靠一張陣圖?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唯因時因地而製。
若真按紙麵條款死打,那場仗必敗無疑。
趙二聽明白了大哥的暗諷,隻能乾笑,默然不語。
畢竟戰事已輸,他還有什麼麵子再開口?
……
洪武時期!
“不得不承認,這乾隆皇帝確實有幾分心計和手腕,咱之前算是小瞧了他。”
老朱眯起眼睛,神情漸漸凝重。
先前看那天幕時,老朱隻覺得乾隆不過是運氣好。
投了個好胎,有個能耐的爺爺,還有個不錯的爹。
要是他朱元璋當年也有這樣的命,還用得著拚命造反?
那個時候的世道,能填飽肚子都算燒了高香。
老朱當年的理想,不過是吃飽飯,能和家人安穩過日子。
可若真是如此,世上也不會有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隨即,他又盯向天幕,目光變得更加嚴肅。
原本他以為乾隆隻靠運氣,可看完這一幕才發現,對方的能耐也不容忽視!
是啊,若真是庸碌之輩,就算僥幸登基,也絕不可能穩坐六十餘年。
皇帝這位置,沒有手腕和本事,怎能坐得安穩?
老朱對此再清楚不過。
做了皇帝才知道,朝堂上的那些臣子,口頭上忠心耿耿,暗地裡卻各懷鬼胎。
若是沒有足夠的眼光,極易被人瞞天過海。
“大清能入關奪天下,歸根結底還是咱大明自身不夠強盛。”
想到大明的江山斷送在異族之手,老朱心頭就是一股說不出的憤懣。
“父皇,王朝興衰,乃是天道常理。”
“自古以來,從未有過不滅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