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的自己竟然登上了曆史十大帝王榜!
雖然隻是排在第十,可這已經算得上難能可貴的成績了!
父皇見到這天幕上的排名,必然能明白他的本事!
如此一來,這皇位……豈不是穩如泰山?!
“哎呀,你這是做什麼?快快起來。”
“朕作為你父皇,難道還會妒忌自家兒子不成?!”
康熙嘴上如此寬慰,但心中卻暗暗打起了算盤——
連胤禛這個兒子都能躋身十大帝王,那他康熙豈不是更有把握?
兒子能上榜,難道做父親的還能落榜?
況且康熙對自己的一生政績,原本就有極強的信心。
周遭的臣子們,自然是對四阿哥胤禛一陣溢美之詞。
然而這些話聲傳進太子與八阿哥的耳中,卻令他們臉色驟變。
隻不過在雍正麵前,他們又不敢流露心思,隻得默默低頭掩飾。
……
乾隆時期!
“皇考勤政愛民,功績斐然,能躋身曆史十大帝王,確乃實至名歸!”
乾隆淡淡評述了兩句,對自家父皇的表現給予了認可。
在他心裡,雍正的皇帝做得沒什麼大錯。
畢竟沒有父皇十四年的竭力經營,他的乾隆盛世也不可能順利展開。
可話雖如此,乾隆對父親的某些做法,仍頗為不屑。
譬如那本大義覺迷錄——雍正竟以此澄清謠言,結果非但沒有平息風聲,反倒讓百姓知曉了不少皇家秘辛。
皇家威儀怎容“屁民”窺探?!
要壓製流言,理當以鐵血雷霆鎮壓。
與庶民爭辯,豈有皇帝之尊?!
因此乾隆繼位後,立刻收回並銷毀了那些文字,還將相關人等處理乾淨,以免丟了大清的臉麵。
事實證明,他的方法果然有效。
群臣紛紛稱頌雍正,以博乾隆歡心。
唯獨和珅所說,最得乾隆青睞。
“這簡直是雙喜臨門!”
“先帝名列第十,而萬歲爺榮登首位。”
“父子二人,一在榜首,一在榜尾,遙相呼應!”
“若是康熙大帝也能入選,那這前十之中,便有三位大清皇帝!這可就是三喜臨門了,萬歲爺!”
乾隆聽後,笑得合不攏嘴,手執折扇,笑眯眯地點著和珅:
“你啊!”
“不過你說得對,這的確是一段美談,妙極妙極!”
乾隆的笑意毫不掩飾,神情中透著絕對的自信。
畢竟天幕已然言明,他是最完美的皇帝!
那這曆史十大帝王的首位,若非他乾隆,還能有誰?
他早已認定,這“狀元郎”必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父子二人,一居榜首,一列榜尾,難道不是千古佳話?
曆朝曆代,一個朝代能有兩位皇帝入榜已屬難得,更何況還是父子同登?
此等榮耀,也唯有他們父子能辦到。
更何況,在他與雍正之前,還有那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乾隆對祖父的功績也極為佩服,以康熙的豐功偉業,名列十大帝王自是理所當然。
如此算來,大清竟可有三位帝王同入前十,且是爺孫三代同輝!
這種榮耀,放眼天下,那些漢人皇帝又怎能比擬?
兩代明君已是難得,更遑論連綿三世!
這等成就,唯有大清方能創造。
乾隆心中得意洋洋。
自入關以來,滿人常遭漢人非議。
可如今,他們大清爺孫三代,齊登曆史榜單,豈不勝過無數漢人帝王?
高下立判,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
其他各朝皇帝,雖然早知雍正的名字,卻對他能入選十大頗感疑惑。
畢竟在他們印象裡,天幕先前對雍正的介紹,更多是外號與片段,至於他政績的詳細功過,介紹得並不充分。
可要說起他的“奇葩舉動”,他們倒是略有耳聞。
尤其是那本“對線天下”的書!
身為一國之君,竟親自下筆,與百姓唇槍舌劍。
結果反讓黎民百姓大快朵頤,吃儘了皇室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