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行徑,放眼古今,也是獨一份。
說到底,他們真不知雍正憑何能躋身前十!
……
大秦!
“這雍正竟能位列曆史十大帝王第十,看來確實有幾分本事。”
始皇帝眉頭微挑,心中略有訝然。
此前雍正那些稀奇古怪的手段,讓始皇並未怎麼看重這位清朝君主。
尤其是那本大義覺迷錄,更是令他不屑。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與賤民辯解?荒謬!帝王何須與草民多言?
誰料天幕首先點名的,居然就是這個雍正。
雖說隻拿了第十,但能在幾百位帝王中脫穎而出,本身已是非凡。
天幕至今的評點,看來還是頗為公允。
“兒臣也未曾想到,這雍正帝竟能躋身十大。”
一旁的扶蘇同樣驚歎。
“既如此,便看看他究竟有何能耐。”
始皇目光一凝,淡聲道。
不止秦始皇,其餘帝王們也皆心生詫異。
畢竟漢家天子那麼多,第一個上榜的卻是滿清皇帝。
這多少讓他們這些漢帝有些顏麵無光。
不過幸好,他隻排在第十。
與此同時,眾帝王也愈發好奇——
這雍正到底做出了怎樣的政績?
竟能壓過無數帝王,位列曆史十大?
這可是前十的榮譽,尋常守成之君斷無資格!
必得是真正有大功大德之人,方能上榜。
諸帝紛紛屏息凝神,眼眸緊盯天幕,等待下文。
既有排名,自然要展示功過,否則何以服眾?
果然如他們所料,天幕緩緩展開,映照出年輕雍正的身影。
【雍正,康熙帝第四子,自幼由側福晉佟佳氏撫養。】
【他天資聰穎,五歲入上書房攻讀,勤奮異常。】
【無論是漢學還是滿學,皆頗有造詣。師長張英、顧八代皆盛讚其才華。】
【顧八代剛直不阿,深深影響了他,塑造了日後那種嫉惡如仇的性格。】
【康熙子嗣眾多,皇子間自然難免競爭。】
【胤禛與八弟胤禩、九弟胤禟誌趣相投,常切磋詩文,議論政務,胤禛淵博的學識,令二弟頗為欽服。】
【康熙三十六年,太子胤礽被廢,皇帝對諸子的態度悄然生變。】
【此時胤禛與三子胤祉脫穎而出,皆被封親王,胤禛得號雍親王,朝中地位節節攀升。】
【同年,四川巡撫年羹堯歸入其麾下,雍親王勢力更盛。】
【十三弟胤祥亦對其心懷敬重,成其最親密的臂助。】
【至康熙晚年,胤禛多次獲準參與朝政。】
【他處事謹嚴,果斷乾練,對腐敗之風絕不姑息,以鐵腕手段肅清吏治,深得康熙嘉許。】
【經多年考察,康熙終認定,在諸皇子中,無論才乾還是品行,胤禛皆最為出眾。】
【康熙駕崩,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
【從孤寂的失母皇子,到鐵腕治國的君王,他走過的路異常艱辛。】
【他那堅毅剛烈的性格,自此在史冊上留下一筆濃墨。】
【從參政到登基,雍正的政治生涯頗為不凡。】
【他的魄力、謀略與手腕,在此過程中展現得淋漓儘致。】
【繼位伊始,雍正立即展現鐵腕風格。】
【他深知康熙晚年積弊深重,若不迅速整飭,江山將危。】
【首當其衝的,便是西北準噶爾。】
【康熙暮年,準噶爾屢次犯邊,甚至一度攻入西寧,朝廷無力應對。】
【雍正登基後,立刻命年羹堯統兵征討。】
【在雍正督戰下,年羹堯以迅雷之勢大破準噶爾,迫其退回河套。】
【邊患暫息,雍正威望大振。】
【然而,雍正並未就此鬆懈。】
【他深知年羹堯雖功高,卻漸生驕矜之心。】
【初時雍正猶且容忍,誰料其愈發狂傲,竟敢在朝堂上公然頂撞。】
【雍正終於痛下決斷,將其革職治罪。】
【年羹堯被押解京師,終以“謀逆”之罪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