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雍正,簡直就像商君一般的人物。”
“難怪能位列曆史十大帝王,兒臣心服口服。”
扶蘇雖然未曾親眼見過雍正,但離商鞅的時代並不算遙遠。
若不是那位銳意革新的商君,當今大秦莫說一統六國,恐怕連存續都成問題!
“嗯。”
“你言之有理。”
“這天幕的評點,還算公允。”
嬴政微微點頭,認可了雍正的功業與名次。
第十之位,的確是名副其實。
……
漢高祖時期!
“改革……不就是變法嗎……”
“可這並非說變就能變,說改就能改的。”
劉邦幽幽歎息,目光中帶著幾分悵然。
他似乎在為某種無奈而感傷。
許多時候,帝王並非不知何者為正,卻往往無力去行。
……
漢武帝時期!
劉徹凝望天幕,下巴微微一點,發出低沉的聲音。
“唔。”
“雍正推行的,的確是利國利民之策。”
“為帝者,所慮者應是天下,是社稷,至於個人毀譽,又算得了什麼。”
“雖留惡名,然卻澤及後世。”
漢武帝對雍正的舉措,亦表示讚許。
老劉家的人,天生就是政治場上的狠角色。
漢景帝廢立太子時不曾眨眼,劉徹也延續了這種鐵血手腕。
隻要對國家有益,何事不可為?!
彆說是囚禁兄弟,便是親子亦可處死。
當然,劉徹並非真願誅殺太子劉據,巫蠱之禍也不過是一次意外。
“雍正雖被稱作冷麵帝王,卻能清除康熙遺留的頑疾。若無強硬手段,絕無可能。”
“兒臣敬佩。”
“隻是他的行事過於嚴酷,兒臣恐怕難以認同。”
“但憑其功績,躋身十大帝王,自無可爭。”
劉據緩緩開口,既肯定雍正之功,又否定其過於苛厲的作風。
“身為帝王,並非想仁慈便能仁慈。”
劉徹並未斥責兒子,隻是語重心長道:
“有些人,即便你不願殺,也不得不殺。”
“有些事,縱然你不願做,卻必須要做。”
就如當年漢景帝誅晁錯一般。
劉據隻是沉默佇立在父親身邊,並未回應。
……
貞觀時期!
李世民神色平淡,隻是輕輕點頭,並未多言。
“若要革弊,便需重典。”
“雍正欲整飭吏治,唯有鐵腕一途。”
“此點,他做得極好。”
“事實也證明,他的措施行之有效。”
“吏治清明,則天下安泰,百姓得以休養,國庫自然充盈。”
長孫無忌在旁娓娓分析。
雍正歿時,留給乾隆的是清明的官場、穩定的朝綱與殷實的國庫。
這十餘年,他幾乎未曾懈怠。
日後乾隆能大肆鋪張折騰,也正因其父留下了豐厚的基業!
李世民也點頭讚同。
“我大唐亦是如此。武德年間弊病叢生,至貞觀方得以一一撥亂反正,國勢才逐漸複蘇。”
“翻史而觀,有雍正這樣的帝王,實乃一朝之福,能延續國運。”
李世民最終為雍正下了定論。
與“過”相比,他的“功”無疑更為顯著!
雍正方是真正的中興之主。
他承襲康熙之治,推行改革,為康乾盛世奠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