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橋兵變到“燭影斧聲”,畫麵一一重現。
這位大宋開國之主,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在滿目瘡痍的中原大地上建立了新的王朝。
隻可惜雄心未酬,便半途而殞!
不論他離世的真相究竟為何,“趙匡胤”這三個字,注定要鐫刻史冊。
縱使後世宋朝飽受屈辱,宋太祖依舊是千古值得稱頌的英豪。
在他手中,“以文製武”的格局再度確立,讓將領們的權力被牢牢約束。
皇帝們在看完趙匡胤的功績後,皆沉默不語。
那些先前並不了解他的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也都露出讚歎的神色。
而就算是史書中已熟知宋太祖的大明太祖朱元璋,再次見證後,心中也湧起滿腔豪情。
趙匡胤被排在第九,他們反而覺得低了。
……
大秦!
“好一個杯酒釋兵權!”
“朕竟小覷了這位宋太祖。”
“能收拾那般亂世,絕非常人!”
“果然應了那句話——亂世出英雄!”
始皇帝凝望天幕,不住點頭稱讚。
不得不承認,之前宋徽宗、宋欽宗的糟糕表現,已讓他對宋朝印象極差。
中原正統,尊貴皇族,竟會被欺淩至此,簡直讓他看不下去!
被打倒也罷,偏偏還安於現狀,這才最讓他不齒。
一個朝代,若是既弱小又無骨氣,那才是徹底沒救!
因此他原本對趙匡胤也帶著偏見。
可天幕所示,讓他看到了不同的一麵。
至少這位開國之主,確實有豪傑之風!
“兒臣此前也輕視了宋太祖,如今才知自己是有眼無珠。”
一旁的扶蘇羞慚地說道。
“這不怪你。”
“連朕當初都誤判了,何況是你?”
“這五代之亂,著實令人震撼。”
始皇回想天幕中的慘狀,不由感慨:
“其亂象,比列國紛爭還要可怕。
若繼續如此,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幸好有宋太祖這樣的角色,終結了亂局,還我中原一統!”
始皇長歎。
當年六國猶存時,他便在考慮大秦未來的方向。
文字、貨幣、度量衡皆不統一,各國自有其製。
這對國家發展百害無一利。
他並吞六國,固然是為了成就功業,攀上權力巔峰,但更重要的,也是為了天下長治久安。
……
漢武帝時期!
“好一個宋太祖!”
“胸中籌謀,行事如水。”
“朕看他的智略,甚至還在武力之上。”
劉徹由衷讚歎。
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雖是趙匡胤自導自演,但要能編排得天衣無縫,何其困難?
若非心機深遠,怎能成此大事?
劉徹自己從登基到親政,也走過無數艱辛。
其中苦處,唯有帝王自知。
有時候,帝王的雷霆手段之外,還需潤物無聲的春風化雨。
“常言亂世出梟雄。”
“能平定亂世者,自是英雄。”
“這趙匡胤,配得起一個‘英雄’之名。”
“難怪能列入曆史十大帝王第九。”
漢武帝點頭認可,同時心中暗生期待——
自己又能排到第幾?
豈有可能前十無他劉徹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