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任用賢才,雖為布衣,卻能憑三尺劍定天下。”
李世民最為欽佩的,便是劉邦從諫如流的氣度。
若無此胸襟,楚漢之爭中他又怎能屢敗屢戰,卻最終得勝?
……
洪武時期!
老朱亦對劉邦讚不絕口。
在他看來,劉邦是可安萬世的皇帝。
“古今第一布衣天子!”
“高祖胸懷寬廣,威震海內!”
老朱連連點頭,對劉邦心懷敬意。
他們二人,同為布衣天子。
尤其在講究門第出身的時代,
劉邦卻能建立大漢,登基為帝,
真正應了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他甚至親自讀高祖本紀,還命群臣也多加研讀。
在諸帝議論聲中,天幕亮起,
一個衣著邋遢的中年身影浮現而出,
旁白隨之響起——
【他本是鄉野遊民,四十餘歲才做個小吏,身邊唯一看好他的人,是嶽父呂公。】
【結果,他隻用了七年,就統一天下,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
【他就是西漢開國之主,漢高祖劉邦!】
【劉邦,字季,個性豁達灑脫,不拘小節,自幼崇拜信陵君魏無忌,立誌廣交豪傑,成就事業。】
【他曾追隨張耳闖蕩四方,後回到沛縣當亭長,娶呂雉為妻。】
【雖年過不惑仍無顯赫之功,但機會終於到來——】
【押送勞工之際,役夫逃亡,他畏罪潛逃。恰逢陳勝吳廣起義,天下揭竿而起。】
【劉邦遂聚眾反秦,殺縣令,起兵沛縣。】
【此後結識張良,更是助他如虎添翼。】
【楚懷王約定,誰先入鹹陽,誰便為關中王。】
【劉邦捷足先登,滅亡大秦,卻因此招來項羽的怒火。】
【鴻門宴上,劉邦僥幸脫身,被迫退居巴蜀。】
【然而,他並未放棄,在張良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計策下,再度入關,楚漢大戰自此揭幕!】
【雖有過彭城慘敗的低穀,但在韓信、蕭何、張良等人輔佐下,他最終擊潰項羽。】
【垓下之戰後,霸王自刎,天下儘歸劉氏!】
【稱帝後,他分封功臣,繼而削藩,定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
【劉邦去世後,呂雉臨朝十五載。】
劉邦是史上第一布衣天子。
他兼具豁達、知足、納諫、百變等特質,
更有超乎尋常的個人魅力。
無論謀士、武將、平民,無論是秦官還是項羽舊部,
皆能為他所折服!
若論魅力之王,劉邦絕對是頂級的存在!
劉邦能在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知人善任。
他自己也曾說過:
若論謀略籌劃、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
若論安撫百姓、籌措糧草,他不如蕭何;
若論帶兵打仗、指揮千軍,他不如韓信。
劉邦之所以能成大業,靠的不是自己什麼都強,而是他能讓強者心甘情願為己所用。
加之他獨特的個人魅力,才讓這些能人異士心悅誠服地追隨左右。
老劉家的“魅魔”氣質,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儘致!
他的影響力不僅廣,而且極為深入。
比如蕭何,那幾乎是劉邦最信賴的心腹。
當年劉邦還隻是個混子,蕭何已經是沛縣大吏,兩人交情深厚。
後來眾人推舉起義頭領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邦。
此後蕭何安安穩穩守在後方,源源不斷供給糧草輜重,從未有過動搖!
再比如“漢家車神”夏侯嬰,多次在危急時刻護著劉邦突圍,忠誠無二。
還有那位“六次換主”的叔孫通,先後依附秦廷、項梁、楚懷王、項羽,但跟了劉邦後再沒離開。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則是在半路偶遇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並肩而行。
更神奇的是,劉邦的魅力不僅限於生前。
哪怕幾百上千年後,依然有無數豪傑推崇他,甚至一些異族王侯都心甘情願認他為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