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時期!
“武帝劉徹,橫掃天下,開疆拓土,能與之比肩的,也隻有秦皇。”
李二微微頷首。
他對漢武帝在邊境上的豐功偉績,那是絕對認可的。
在漢初,對付匈奴,多半采取和親之策。
唯有到了漢武帝這裡,才徹底打破舊例,揮兵北上。
打得匈奴潰不成軍,遠走漠北,不敢南侵。
在其他方麵,武帝也多有建樹。
“不過武帝征伐連年,國力虛耗。”
“尤其晚年的巫蠱之禍,逼得太子劉據身死,幾乎讓大漢社稷斷了根基。”
話到此處,李世民悄悄瞥了一眼李承乾,心頭生出幾分惴惴。
在太子這件事上……
他和漢武帝……也算半斤八兩。
“千古一帝的名頭嘛,武帝還是擔得起的。”
“立我漢家武威,使蠻夷膽寒,此即不世之功!”
李二話鋒一轉,立刻把武帝捧了上去。
……
大宋時期!
“劉徹武帝,成就非凡,功業並非隻有兵戎。”
“隻是他用兵太過頻繁,讓黎庶苦不堪言。”
“晚年更沒處理好太子之事,差點讓漢室傾覆。”
“可在我眼中,‘千古一帝’之名,他還是當之無愧。”
趙大簡短評價了兩句。
漢武帝打仗本無可厚非。
但他打得過於凶狠,幾乎把整個大漢都掏空。
若依文士們的說法,甚至會將武帝罵作暴君。
他們心中的明君,應是崇禮尚德,以文治天下,而非動輒用兵。
然而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使得民生困苦,十室九空。
若非他功在開疆,早就被釘上曆史的恥辱柱。
況且他晚年還鬨出了巫蠱之禍。
結果皇後、太子、皇孫儘皆罹難,大漢差點絕嗣!
不過與宋代那些文人相比,趙大仍願替武帝說幾句好話。
若他們大宋皇帝也能有武帝般的武威……
自己也不至於在天幕中畏首畏尾!
趙二卻冷冷撇嘴。
“武帝雖避了秦亡之禍,卻未免重蹈秦之覆轍。
他與始皇的差彆,也不過是僥幸而已。”
……
洪武時期!
剛被推上“千古一帝”的朱元璋,此時興致正濃。
見漢武帝名字閃現在天幕上,老朱也忍不住稱讚。
“武帝北擊匈奴,傾儘國力換來邊境安寧,這份魄力,咱佩服!”
“論用兵的膽識和戰略眼光,武帝遠勝漢朝曆代皇帝。”
老朱最佩服的,正是武帝的戰略格局。
匈奴之患,自高祖之後的皇帝,多半以和親敷衍。
雖然丟人,但總算能息事寧人。
至少不用承擔浩大的軍費。
可一到武帝這裡,劉徹偏不肯低頭。
送公主?不!
要打就打!
他硬是打到匈奴遠遁,打到漠北無王庭!
讓“匈奴”二字,幾乎從地圖上抹去!
這種氣魄,老朱打心底欽佩。
換做自己,也必然一戰!
和親,不過苟延殘喘。
唯有以武立國,方能屹立千秋!
戰爭固然拖垮了百姓,但值!
老朱當年對北元就是這態度。
再多錢也要砸,非把北元打爛不可!
更何況,漢武帝是史上第一個以如此規模用兵的皇帝。
他的“武德”,注定鐫刻進民族的血脈!
“武帝其實不差,就是太迷信了。”
“追求長生花費無數,這才叫浪費。”
老朱搖頭歎息。
打仗花錢無妨,折騰神仙方術卻是糟蹋。
……
嘉靖時期!
精舍裡的道長,看著屏幕上的漢武帝,若有所思。
這人……怎生有幾分眼熟?
……
康熙時期!
又一次沒見到自己,康熙心中更添不甘。
連著兩位漢家皇帝,偏偏沒他康熙!
他暗暗惱火,冷哼道:
“武帝雖雄才大略,卻也暴虐。
他治下,百姓民不聊生,這樣的人,也配稱千古一帝?”
群臣與阿哥們察覺皇上的火氣,一個個噤若寒蟬。
……
乾隆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