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來朝,舉世向往的繁華聖都!”
“難怪曆代君王,都推崇唐太宗。”
看完天幕,始皇終於明白,為何李二能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的敬仰。
應運而生的不世之主!
這,是他對李世民的唯一評價。
自十七歲起兵至二十七歲登基,他幾乎是以雙手開創了大唐江山。
經曆玄武門風雲,他奪位稱帝,又親手將帝國推向巔峰。
文治武功,幾近無懈可擊。
“政通人和,百姓安居,經濟迅速騰飛!”
“唐太宗,堪稱帝王楷模。”
一旁的扶蘇喃喃低語,眼神裡滿是向往。
“我……能否成為那樣的君王?”
文能治國安天下,武可縱馬平海內!
文武兼濟,才是帝王之道。
大唐既繁華富庶,又武德充盈,幾乎戰無不勝。
“大秦……是否也能成就這樣的盛世?”
……
漢武帝時期!
劉徹神情肅然,猛地坐直,眸光炯炯。
“這李世民治下的大唐,竟能如此鼎盛?!”
他瞪大雙眼,滿臉震驚。
最讓他難以置信的,是大唐對外窮兵黷武,卻國內民生絲毫未損。
曆來征戰,都是耗資如流水。
一場大戰,便可傾空半個國庫。
所以曆代君王,往往慎用兵戈。
他劉徹為維持對外戰爭,早已掏空國庫,不得不對百姓層層加壓!
可大唐為何越戰越富?
既能連滅數國,又不傷國計民生?
難道李世民打仗不要花錢?!
“桑弘羊!”
“快來看看!”
漢武帝急喚理財能臣,欲讓他仔細揣摩其中奧秘。
唐太宗憑何能開創這種奇跡般的治國模式?
大宋位麵。
趙匡胤、趙光義二人,雖從史書中早已讀過李二的功績,但眼見天幕中的盛唐氣象,依舊心頭震撼無比!
自宋立國以來,幾乎從頭到尾都是被動挨打。
從趙匡胤去世起,趙光義與其後繼者,幾乎未嘗痛快一勝。
反觀大唐!
立國不過數年,已橫掃四方,將周邊諸國儘數擊破。
更準確地說——是滅國無數!
這,才是真正的武德!
若宋朝也能如此雄壯,趙匡胤又豈會在戰事中屢遭掣肘?
“大唐武德之盛,令人汗顏。”
“反觀大宋,實在過於懦弱。”
“重文抑武的國策,必須重新思量。”
“宋朝的皇帝,絕不可再軟弱下去!”
趙匡胤緊握扶手,神色堅毅。
彼時,為防止藩鎮跋扈,趙匡胤不得不提防將領。
加之五代十國遺風猶在,武人擁兵造反頻仍,他才推行重文抑武。
雖達成了穩定政局的目的,卻也削弱了武備之氣。
此後,宋朝皇帝們再無與敵死戰的膽魄,有的甚至聞敵來襲,竟嚇得當場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