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視頻快速勾勒了始皇一生。
秦國雖僅存數十年便覆滅,但影像中,最大篇幅仍是統一六國的恢弘事跡。
後世常言“秦皇不過拾六世餘烈”,因此許多人認定嬴政隻是坐享其成,並未展現真正的帝王雄才。
要真說的話,把一條狗放在那個位置上,或許也能順勢完成統一六國的功績。
但若僅以“六世餘烈”來評價嬴政的統一大業,那未免過於片麵。
至於秦朝二世而亡的鍋,直接扣在嬴政頭上,也並不公正。
彆以為摘桃子輕而易舉。
曹操雄據北方,壓下荊州,劉琮投降,本該是泰山壓頂之勢,結果卻在赤壁被孫劉聯軍一舉擊潰。
此後連連失利,東線失去荊州,長江天險無法突破,西線丟掉漢中,損兵折將。
最後甚至說出“得隴望蜀”這種喪氣之言。
再看前秦苻堅,滅掉前燕、前仇池、前涼、代國,又奪下東晉的梁、益二州,終結了北方長期分裂的局麵。
可他自恃“百萬雄兵,資仗如山”,南伐時卻折戟淝水,國勢由盛轉衰,幾年後身死國滅。
楊廣繼承隋朝巔峰,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國內叛亂四起,最終亦是身死國滅。
至於明英宗朱祁鎮,手握世界最強的帝國,土木堡一戰卻讓大明精銳全軍覆沒,自己還成了俘虜,差點導致南遷。
拋開朱祁鎮這類昏君不提,曹操被陳壽譽為“兼申商之術,具韓白之謀”的絕世之才;
苻堅自幼被稱帝王之相。
可這些人都在擁有壓倒性優勢時,沒能完成統一。
而秦始皇雖憑借六代積累,但他麵對的敵人遠比後世難纏。
他能在亂局中排除內外乾擾,克服重重阻力,其堅韌的意誌、果斷的決策、識人的精準,都是後世君主無法企及的。
要知道,在他之前,從未有誰真正滅掉七雄級彆的強國。
說六國不行?
六國哪個不是在北方異族麵前打得風生水起?
哪個沒有兼並擴張的傳統?
就算齊國一度差點被滅,也能再度強盛。
韓國雖弱,卻能吞並鄭國,還是當時七國中煉鐵技術最強的國家。
更關鍵的是,嬴政登基時才十三歲。
他的前兩位先君都短命夭折。
所謂“六世餘烈”?
一個登基三天死,一個三年死,哪門子餘烈?!
秦國短短四年死了三個君王,留下的隻有一個隨時可能害死兒子的趙姬。
換成常人魂穿秦始皇,能不能先從趙姬和呂不韋手中奪回實權都是難題,更彆說統一天下。
嬴政接手的局麵,幾乎是崇禎的劇本,卻能逆勢完成統一,連匈奴的老巢河套王廷也收了回來。
而且滅六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也經曆過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