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心期待地跟在老臟後麵,不一會便看到之前嫖過一眼、鑲嵌著“運澤食府”四個鎏金大字的中區學生食堂。食堂東向開門,門頭略有弧度,食堂門口距地麵有6級台階,每級約15厘米。四五根粗大的圓柱子支撐起門沿,門沿上方幾圈白色的大理石瓷磚依次鋪過去,“運澤食府”四個鎏金大字正鑲嵌在門頭的正中央,頗有幾分氣勢。
此時正是晚飯時間,食堂前人來人往,好不熱鬨。我們6個人仰首挺胸,拾級而上,掀過大片PVC軟塑材質的半透明門簾,便來到“運澤食府”內部。
外部已有幾分氣勢,內部更是彆有洞天。正對門的中心位置有個賣零食的攤位,整個圍了一圈,形成一個“口”字,方便服務四周的同學。“口”字四個台麵上,擺著酸奶、麵包、雪糕、口香糖之類的食物,以及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日用品。攤位靠裡及左右兩側,均是密密麻麻的或藍、或橙、或黃的連體餐桌椅,有4座一桌,也有6座一桌,而以後者居多。餐桌椅從左到右足有20排,從前到後也有近10排。兩桌一並,三桌一拚,中間便隔出縱橫交錯的過道,方便就近就餐和收餐。
餐桌上稀稀疏疏地坐了一些人,男女混坐,基本沒有中學時那般拘謹。有情侶模樣的男女有說有笑,邊吃邊聊;有的剛取完餐,準備去找座位;有的剛吃完,和同學一起收拾餐盤,準備離席。
大廳內有6台50寸左右的液晶電視,分列在左右兩側的方形立柱上,左側桌子少,每根柱子隻懸掛1台,右側桌子多,則每根柱子懸掛2台,屁股相對。電視上正播放著新聞節目,一些學生邊吃,邊不時抬頭盯幾眼。
穿過餐桌椅往西,便能直達就餐口。就餐口有整整一排,共有9個窗口。從左到右,依次是包子、油條、蔥花餅、饅頭、豆漿、粥、豆腐腦等北方常見的早餐類食物,占了3個窗口區;接著是815元左右的套餐區,有葷有素,各有68種常見的菜品,葷素搭配,米飯管夠,占兩個窗口;而後是炒飯和炒麵區,各有1個窗口;再之後是餃子、涼皮、砂鍋之類,也分彆占一個窗口。總的來說,菜品和樣式還比較豐富,有米有麵,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基本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
石大是二本院校,雖不是985、211之類的重大大學,但在新疆省內還是數一數二的。加上麵向全國招生,所以來自全國各地、天南海北的學生都有。因此在飲食搭配上,學校也充分照顧各地的飲食習慣。有時候隻看一所學校的飲食種類,你也能猜出這所學校的學生構成。
我們六個興衝衝地疾步走到打飯窗口,左看看右看看,彼此商量著要吃什麼。意見統一之後,正準備點餐,這才注意到食堂點餐隻能用飯卡,不接受現金。新生可以辦臨時卡,打問到辦卡的窗口所在,急匆匆趕過去,卻發現工作人員臨時不在,這不免使我們有些掃興。
波波建議借彆人的飯卡,然後直接給人家現金,做等價交換。但每個人想吃的飯不一樣,每個窗口跑來跑去太麻煩,而且彆人未必願意借。
王文彬建議再等等,老曹建議大家都點套餐,爭論了半天,互相都不滿意彼此的主意。
“還是聽我說,去飯店吃吧,食堂以後有的是機會!”這時老臟終於打破沉默。
眾人思考片刻,便紛紛點頭——想不到,折騰一番之後,最終還是采用了老臟的方案。
出食堂之後,我們都有些迷茫,不知道去哪裡找飯店,這時老臟的主心骨作用便充分發揮出來了。
“跟我走就行,學校周圍我差不多逛遍了,北區邊上有一家飯館還不錯,就去那裡吧。”老臟麵露得意地大步走在前麵,我們其餘5個則亦步亦趨地跟在後麵,活像帶頭大哥帶著一幫初出茅廬的小弟。
出運澤食府向北,穿過第6食堂,以及科技一條街,徑直來到南北區交界的馬路邊。
兩區之間的馬路不算寬,僅有南北兩個車道,平時車不算多,但稍不注意,還是容易發生危險。加上校園沒有圍牆,穿行馬路而導致事故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儘管上學這三年間,我未曾聽說過一起相關的嚴重交通事故,但隱約聽到過一些剮蹭的小事故。
我們一行人過馬路都很小心,在環顧左右,確保沒有車輛正在駛來的情況下,才疾步穿過去。上了馬路牙子,便算進入北區了。北區也沒有圍牆,但照樣是有正門的,差不多跟中區的北門相對。我們進來的位置屬於北門西邊的區域,因為靠近雜貨市場,平時人流量不小,所以周圍飯店開得也多。我們去的時候,正是飯店忙碌的時候。不少店麵已經坐滿了人,因為天氣熱,老板多把塑料桌椅擺在店外的空地上,然後拿一台或兩台強力的工業用大功率落地扇,來回搖頭地吹。
我們跟誰老臟來到一家名為“新吉飯店”門口,老臟像老熟人一樣,衝一個個子不高,但麵相實誠,正在給客人送菜遞酒的中年人喊道:“老板,還有位置嗎?”
“有有有!”老板邊說便熱情地招呼我們,“今天幾個人?6個是吧,坐外麵吧,天熱,外麵涼快些!”老板滿臉笑意,很是爽快地把我們帶到一個六人桌前,然後用隨身帶的濕抹布擦一擦桌子。
“我給你們把電扇稍微挪近點兒!”不等我們開口,老板便主動把離得較遠且吹不到這桌的那台落地扇往近處抬抬。
“今天吃點什麼?”老板把一張塑膠密封的A4菜單遞給老臟,然後手拿紙筆,準備聽寫。
“都沒忌口吧?”聽到“沒有”的回答之後,老臟便開始照著菜單點菜。
“來一個大盤雞、一個地三鮮、一個辣子雞丁、一個水煮肉片、一個涼拌牛肉、一個拍黃瓜,一盤水煮花生綠豆拚盤,再來20串羊肉串,10串雞翅,10串脆骨,6瓶啤酒,米飯待會再上。”老臟麻利地點完了菜。放下菜單,他才意識到自己有點自作主張了,便歉意地詢問大家,還有沒有需要補充或調整的。
大家都沒意見,反而對他的主動張羅和考慮周全,暗暗稱讚。
“那行,先這些吧,不夠待會在加。”老臟把菜單交還給老板,老板一聲“好嘞!”,便去後廚吩咐了。
點完菜,老臟嘴刁香煙,從牛仔褲口袋裡掏出一隻黑色的防風打火機點,熟練地點燃。一陣濃煙過後,煙頭冒著星火轟然亮起來。老臟猛吸一口,然後悠悠地吐出煙霧,神情十分享受。
見老臟抽煙,老王和老曹也來了興致。紛紛跟老臟要來一根,依次揪著老臟的煙頭點著,三人便一起抽起來。
“我抽煙不行。”看著三人抽得很享受,王文彬自嘲地自問自答。
老臟、老王、老曹三人相視一笑。熱菜還在炒製,花生綠豆拚盤、羊肉串和啤酒先上桌了。不等老板拿開瓶器過來,老臟、老王兩人便三下五除二,各自開了2瓶。老臟拿一根筷子,手稍一用力,便撬開一瓶啤酒;老王玩得更高級,隻見他把煙叼在嘴的一角,隨手取來兩瓶啤酒,上下一顛倒,讓瓶蓋彼此勾連,稍微一用力,下麵的酒瓶蓋便半起開了,趁著瓶蓋將脫未脫的勢頭,右手再這麼一瞬勁兒,上麵倒栽的酒瓶蓋也起開了。
老曹則很直接,不玩花樣,直接用牙咬開一瓶。
王文彬笑眯眯地看著老王,既新奇又羨慕,也想試試手,結果兩瓶啤酒拿在手上,試了半天也沒搞開,惹得其他人都笑起來。
王文彬不好意思地把一瓶啤酒放桌子上,但又不甘心就這麼放棄,於是又學老臟用筷子開酒瓶。結果費了半天勁,筷子折斷了一根,才終於勉強打開一瓶。王文彬趕忙捏捏右手的虎口——這種開瓶方式,顯然對虎口不太友好。第二瓶他改為桌角拍打的方式,結果因為塑料桌子是圓的,不像木質和金屬那樣有棱有角容易支撐,拍了半天,各種溜滑。正當他準備學老曹,拿牙咬的時候,老板終於拿開瓶器過來了。他這才輕鬆一撬,瓶蓋便打開了。
“大家看笑話了,哈哈!沒想到這烏蘇啤酒這麼難開,比青島啤酒難搞多了。”王文彬一邊打量著瓶身烏蘇啤酒幾個大字,一邊為自己的尷尬找台階下。其餘五人笑而不語。
啤酒跟白酒一樣,通常都分區域,而每個區域又有屬於當地的地方品牌,比如青島有青島啤酒,北京有燕京啤酒,廣東有珠江啤酒等等,而新疆有烏蘇啤酒。各地啤酒味道略有差異,但釀造工藝和瓶裝設計卻大同小異。比如通常都是綠色的瓶身,標簽設計也很類似。
烏蘇啤酒我頭一次聽說,當然這也是頭一次品嘗。大學之前,喝酒的機會不多,且我對抽煙喝酒都不感冒。啤酒因為酒精度數低,所有能喝上12瓶,白酒就不勝酒力了。
老板拿來一些塑料紙杯和杯托,我們各自套上,然後分彆取走一瓶啤酒,各自滿杯。
“來,先嘗嘗新疆的正宗羊肉串!”老臟從剛烤好的一盤灑滿孜然,正冒著熱氣和肉香的羊肉串裡抓起一把,分彆遞給其餘5個人。
我手裡拿著3串羊肉串,便有沉甸甸的感覺。肉串很長,也很實在,足有10塊大肉片,肥瘦相間,焦糊適中,聞起來沒什麼羊膻味,咬上一口,一股羊肉特有的鮮香便充滿味蕾。平生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羊肉串,看來這頓沒白來。
稍微墊補兩口吃的,老臟便提議一起舉杯。
“來,舍友們,初次見麵,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尤其歡迎口裡來的三位同學,希望大家都彆拘束,吃好喝好,以後咱們不分你我!這是咱們宿舍的第一次聚餐,來來來,先乾了這杯!”他端起酒杯,微笑著站起身,其他人也便跟著站起來。6隻杯子碰在一起,雖然聽不見悅耳的碰杯聲,但大家的心明顯走得更近了。
吃完一串羊肉串,拍黃瓜上桌了。再喝上兩杯啤酒,硬菜也熱氣騰騰地陸續上桌了。其中,最使我好奇和驚訝的是一道名為大盤雞的熱菜。
大盤雞是新疆最為知名的美食之一,而我也頭一次“文如其名”地見識到這麼大一盤菜——盤子大的仿佛一口平底菜鍋,裡麵堆滿了各種土豆、青椒、雞肉及洋蔥等。菜燉的軟爛,一口土豆放進嘴裡,感覺要化的樣子。雞肉也入口香甜,吃了一口還想吃第二口。大盤雞通常會配送二兩手擀寬麵,麵不夠可以免費續加——就像南方的米飯,不夠吃可以免費再要。我是吃麵食長大的,尤其喜歡吃寬麵條。而沾滿大盤雞菜汁的寬麵條,味道更是勁香,我情不自禁地連續吃了好幾根。
其他幾個菜做得也不錯,但因為之前多少吃過,所以並沒有很貪婪,反倒是這道大盤雞,開啟了我對新疆美食的新認知。
席間,大家東拉西扯,聊得天南海北,以便增進彼此的感情交流。因為對學校不熟悉,所以多圍繞自己的經曆以及這幾天的見聞展開。
老臟說起一件趣事,他曾和一位南方的女網友聊天,女網友聽說老臟是新疆人,不免好奇地問:新疆人上學是不是騎馬?在她的認知力,新疆人都是馬背上的民族,所以出行都需要騎馬。老臟開玩笑說:“是的,不管上學騎馬,出門乾活也騎馬,每人家裡都養著好幾匹馬。”於是女網友羨慕不已。
老臟跟我們講述的時候,其實也打消了我們心裡的疑慮。原本我們也有類似的想法,經老臟一說,再加上親眼所見,才發現自己知識的淺薄以及目光的短淺。以自己既有的認知去忖度彆人的生活,實在是狹隘。
同樣的趣事,老王遇到過。因為家在和田,“和田玉”已經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腦海裡。老王每每被網友問:“和田玉石是不是隨處可見,隨便路邊都能撿到玉石?”一開始老王還反駁,後來就懶得爭辯了。便順著好奇者的邏輯,一個勁的“是是是”,甚至還添油加醋一番,說:“每家都有大把的玉石,玉石堆積如山。”直說的好奇者瞠目結舌,將信將疑又無限羨慕的驚歎而去。
一開始王文彬還收斂著,酒喝開以後,就顧不得形象,借著酒勁兒,一邊吹牛,一邊找老臟要煙抽。
這頓晚餐吃了近2個小時,待大家酒足飯飽,便準備一起回宿舍休息。第一次聚餐,我們打算AA製,但老臟執意要自己做東,並搶先一步買了單:“以後有的是機會,這次算我的!”
這頓晚餐花了300多元,若放在內地,恐怕要500元起步。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新疆尤其是石河的物價是相對便宜的。不過,對大部分學生來說,300多元基本等於一個月的夥食費。而老臟之所以這麼大方,一來是家裡不差錢,二來是因為性格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