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
水葫蘆繁殖的很快,從最開始的十多株,變成了一畝地上千株。
占了好大一片地方。
緊接著,
上級新的命令傳來:清理水葫蘆。
沒錯,
水葫蘆的使命已經完成,
該到了清理的時候。
“大家都聽好了,地裡隻留一些水葫蘆就行,把剩下的水葫蘆都撈出來,可以放到沒有水葫蘆的田裡,也可能曬乾收集起來,賣給飼料廠家……”
村裡的廣播喊道。
周友才拿著漁網開始清理水葫蘆。
水葫蘆清理起來可比福壽螺容易多了。
它們在水麵上漂浮著,
拿網一撈即可。
……
李旭站在窗前,望著遠處桃山腳下已經空了大半的水葫蘆培育池。
張薇拿著平板電腦快步走進來,臉上帶著久違的輕鬆神色。
"老板,最新統計報告出來了。"她將平板遞給李旭,"全省已投放水葫蘆的受災區域,福壽螺死亡率達到98.7,水稻搶救成功率在85以上。"
李旭滑動屏幕,查看各地發來的對比照片。
曾經被福壽螺啃食得千瘡百孔的稻田,如今新抽的稻穗已經泛出淡淡的翠綠。
那些曾經密密麻麻的福壽螺,現在隻剩下零星的空殼漂浮在水葫蘆之間。
"回收工作進展如何?"李旭問道。
張薇調出另一組數據:"按照您的指示,我們采取"三三製"回收方案——每畝保留三株水葫蘆作為預防,移栽三株到新區域,其餘全部清理。目前已完成70的回收工作。"
她指向地圖上幾個閃爍的紅點:"這幾個縣市動作稍慢,主要是當地農民看到效果後,舍不得清除水葫蘆,擔心福壽螺卷土重來。"
李旭點點頭,這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走到辦公室角落的大型水族箱前,裡麵養著幾株特殊的水葫蘆和幾隻幸存的福壽螺。
那些螺明顯比普通個體小得多,殼也薄了許多,畏縮地躲在水箱角落。
"你看,"李旭敲了敲玻璃,"這些是第三代福壽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退化特征。保留少量水葫蘆足夠抑製它們,不會造成二次災害。"
張薇湊近觀察,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老板,這些水葫蘆好像也比之前小了很多?"
"沒錯。"李旭露出滿意的笑容,"這是"自限性"基因在起作用。當環境中福壽螺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水葫蘆的生長速度會自動減緩,最終維持在平衡狀態。"
他走回辦公桌前,在平板上劃出一份文件:"通知各地農業部門,保留的水葫蘆要定期檢查,發現生長過快立即修剪。曬乾的水葫蘆統一由公司回收,可以加工成有機肥或飼料。"
……
豐城市政府大樓,林市長正仔細閱讀著最新彙總的農業報告,嘴角不自覺地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