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主持饒有興趣地看著水中搖曳的水葫蘆根係:"鐘總,這是否意味著農夫泉水承認傳統礦泉水存在微塑料問題?"
"科學永遠在進步,"鐘總從容回應,"就像當年我們發現礦泉水比自來水健康一樣,現在水葫蘆給了我們更優解。"
他指向湖麵,"這裡將建成全球最大的生態淨水基地,所有農夫泉水都會經過三級水葫蘆淨化。"
采訪播出當晚,農夫泉水官網瀏覽量暴增。
新上線的"透明工廠"版塊裡,實時直播著水從湖泊進入淨化池,經過不同生長階段的水葫蘆層層過濾的全過程。
……
在人們為水葫蘆能夠淨化微塑料而興奮的時候。
一個偏僻的島嶼。
塘仔島像一顆被隨手丟棄的紐扣,孤零零地縫在東南沿海的碧藍綢緞上。
全島不過兩個足球場大小,最高處的那塊風化岩上,"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紅色標語已經斑駁。
守島人呂濤蹲在島中央的蓄水塘邊,手指撥弄著水麵那幾株水葫蘆肥厚的葉片。
"老夥計,又救了我一次。"呂濤對著植物自言自語。
上個月的台風把補給船擋在岸外整整十七天,全靠這個五平方米的雨水收集塘和水葫蘆的淨化,他才沒像前任守島人那樣因喝臟水得痢疾被抬下島。
正午的陽光把鋁皮屋曬得像蒸籠。呂濤抹了把汗,舀起一瓢經過水葫蘆淨化的雨水仰頭灌下。
清涼的水滑過喉嚨時,他突然僵住了——如果水葫蘆能淨化雨水,那海水呢?
這個念頭像閃電劈進腦海。
呂濤猛地站起身,水瓢"咣當"掉進塘裡。
他望向不遠處拍岸的浪花,仿佛看到無數藍瑩瑩的水分子在向他招手。
東南沿海有多少這樣的小島?
全球又有多少缺水地區?
要是真能成...
他激動地渾身顫抖。
當天下午,呂濤就翻出了島上所有的容器:兩個塑料桶、一個醃菜壇子、甚至包括他刷牙用的搪瓷缸。
他用匕首在桶底刻下"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字樣,又翻出記錄氣象數據的筆記本,鄭重其事地在新頁麵寫上《海水淨化實驗日誌》。
"第一步,取樣。"呂濤提著桶走到島嶼東側的礁石灘。
八月的大潮剛退,岩石凹陷處積著清澈的海水。
他小心避開那些帶著尖銳貝殼的礁石,像采集聖水般舀了半桶。
回到水塘邊,呂濤從塘裡挖出三株最健壯的水葫蘆,根係上還掛著淨化雨水形成的生物膜。他把其中一株放進盛海水的塑料桶,另一株放進兌了三分之一海水的混合水桶,最後一株留在原來的雨水塘作為對照。
"202x年x月15日,實驗開始。"
呂濤在筆記本上工整記錄,"水溫28c,鹽度..."
他頓了頓,翻出本《海洋觀測手冊》對照折射儀讀數,"純海水組鹽度32‰,混合組11‰,對照組0‰。"
第二天清晨,呂濤連鞋子都顧不上穿就衝出水塘。
實驗組的水葫蘆竟然還活著!
雖然葉片邊緣有些發黃,但植株依然挺立。
g,ph值升至8.1..."
第三天,奇跡還在延續。
海水桶裡的水葫蘆雖然長勢不如對照組,但仍然翠綠。
水桶裡的水也明顯清澈了一些。
他更加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