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誰那麼有閒工夫天天來查我們這種小店?”
紅姐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現在大家都這麼乾,你不乾,你就等著虧本關門吧!放心,我找的路子很穩,東西也‘乾淨’,保證看不出來。”
在紅姐的軟磨硬泡和成本壓力的雙重逼迫下,陳師傅最終還是無奈地,默認了。
一條圍繞著“地溝油”的、隱秘而又肮臟的產業鏈,就此悄然運轉起來。
深夜,當“滋味軒”的客人都散儘,後廚也打掃乾淨後。
一個騎著破舊三輪車、形容猥瑣的中年男人,便會如幽靈般,準時出現在酒樓的後門。
他叫“耗子”,是這條街上有名的“泔水王”。
他熟練地拿出工具,撬開酒樓廚房下水道的隔油池蓋子。
一股令人作嘔的、混雜著食物腐敗和油脂酸敗的惡臭,立刻撲麵而來。
“耗子”卻仿佛聞不到一樣,他用一個長柄鐵勺,將漂浮在隔油池表麵的那層厚厚的、凝固的、顏色汙濁的油脂,一勺一勺地舀進自己帶來的大塑料桶裡。
這些,就是最原始的“地溝油”——混雜著洗潔精、食物殘渣和各種汙物的廢棄油脂。
除了隔油池,他還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廚房裡炸過無數次東西、已經變得漆黑如墨的“老油”,食客們吃剩下的、漂著一層紅油的火鍋底料、水煮魚湯汁,都會被他一一收集起來,倒入桶中。
“耗子”將滿滿幾大桶散發著惡臭的“原料”,拉回了他在城鄉結合部租下的一個隱蔽小院。
院子裡,支著幾口大鐵鍋,下麵燒著煤爐。
他將桶裡的汙穢之物,一股腦地倒進鍋裡,開始加熱。
隨著溫度的升高,鍋裡的東西開始翻騰,那股惡臭變得更加濃烈,甚至有些刺鼻。
他往鍋裡撒入一把火堿,這是為了讓油脂和水分、雜質更好地分離。
經過幾個小時的熬製、過濾、沉澱,原本汙濁不堪的液體,逐漸分離出上層的、顏色稍淺的油脂。
他再用紗布、甚至是用過的舊口罩作為濾網,將這些油脂反複過濾幾遍,去除掉其中肉眼可見的雜質。
至此,初級加工完成。
這些油,被稱為“毛油”,雖然依舊渾濁、惡臭,但已經有了油的基本形態。
之後就是深度“美容”。
“耗子”會將這些“毛油”,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一個更專業的、擁有“技術”的地下作坊。
這個作坊,隱藏得更深,通常是在廢棄的工廠或者養豬場裡。
作坊的老板,被人稱為“化學劉”。
“化學劉”的手段,就“高明”得多了。
他將收購來的“毛油”,倒入巨大的反應釜中。
然後,他會像一個化學家一樣,按照他那套秘而不宣的“配方”,向其中添加各種化學試劑。
——加入白土,進行脫色。
讓原本暗淡渾濁的油,變得清亮透明。
——加入酸或堿,進行脫價。
中和油中的遊離脂肪酸,去除酸敗的哈喇味。
——進行高溫水蒸氣脫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