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很清楚,地溝油犯罪,往往不是單點作案,其背後,必然隱藏著一條從收集、加工到銷售的完整黑色產業鏈。
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涉及不同的部門,需要多方聯動,才能將其徹底斬斷。
他決定,親自帶隊!
傍晚,兩輛沒有任何標識的普通麵包車,悄無聲息地駛出了市場監管局的大院,融入了下班晚高峰的車流中。
車裡,坐著十幾個換上了便裝的執法人員,劉韻也在其中。
他們沒有直接撲向那個被舉報的廢棄養殖場,劉韻知道,直接上門,隻會打草驚蛇,最多抓到幾個小嘍囉。
他要的,是放長線,釣大魚,將整個鏈條一網打儘。
他們的第一站,是市裡最大的餐飲一條街。
執法人員兩人一組,化裝成普通的食客或者情侶,分散進入了不同的餐館。
他們的任務,不是檢查後廚,而是觀察一個關鍵人物——那個在深夜裡,負責回收泔水和廢棄油脂的人。
劉韻和一名年輕的執法員小張,坐在“滋味軒”對麵的一個燒烤攤上,一邊吃著烤串,一邊用眼角的餘光,緊緊地盯著酒樓的後門。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直到深夜十一點多,街道上的行人都已稀疏。
一個熟悉的身影,終於出現了。
“耗子”騎著他那輛破舊的三輪車,如約而至。
他熟練地停在“滋味軒”的後巷,開始了他那肮臟的“工作”。
“跟上他!”劉韻通過微型耳機,對埋伏在各個點位的同事下達了指令。
幾輛早已等候在附近街口的普通家用車,悄然啟動,不遠不近地綴在了“耗子”的三輪車後麵。
“耗子”的反偵察意識很強,他在城裡七拐八繞,還故意在幾個路口停下來觀察。
但執法人員的跟蹤技術顯然更勝一籌,始終讓他沒有察覺。
最終,“耗子”的三輪車,駛入了那個被舉報的、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廢棄養殖場。
“一號目標已進入窩點。”
“二號、三號目標車輛在外圍布控,封鎖所有出口。”
“無人機準備升空,進行高空偵察。”
劉韻坐在指揮車裡,冷靜地聽著耳機裡傳來的彙報,一張無形的大網,正在悄然收緊。
無人機傳回的紅外熱成像畫麵顯示,養殖場內的一間大廠房裡,有明顯的熱源反應,幾個人影正在裡麵忙碌著,正是“化學劉”的地下作坊。
但劉韻沒有下令立刻抓捕。
他在等,等下一個環節的出現。
淩晨三點,一輛廂式貨車,悄悄地駛入了養殖場。
幾個人從廠房裡,搬出十幾個白色的大塑料桶,裝上了貨車。
“魚兒上鉤了!”劉韻的眼睛一亮,“四號、五號車組,跟住這輛貨車!務必查清它的最終目的地!”
這輛廂式貨車,就像一條穿針引線的魚,將整個罪惡的鏈條,串聯了起來。
它在城裡兜兜轉轉,分彆給好幾家餐館和路邊攤送了貨,而“滋味軒”,赫然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客戶。
當所有的證據鏈都已固定,天色也開始蒙蒙亮時,劉韻終於下達了收網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