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老城區,一條名為“百味巷”的小巷裡。
巷子口,有一家小小的豆腐坊,店名叫“王記老號豆腐坊”。
這家店,在方圓幾裡都小有名氣。
出名的,不僅僅是他們家那用傳統石磨、鹵水點出的、豆香濃鬱的豆腐,更是因為這家店的主人——王麗華。
王麗華年方二十六七,生得明眸皓齒,膚白如玉,一頭烏黑的長發簡單地挽在腦後,身上總係著一條乾淨的藍色圍裙。
她忙碌在熱氣氤氳的作坊裡,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美態。
街坊鄰裡們,都愛開玩笑地叫她“豆腐西施”。
王麗華不僅人美,手藝更是家傳的。
她做的豆腐,口感細膩嫩滑,豆香醇厚,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每天清晨,她的豆腐坊門口,都會排起長隊。
然而,最近這兩個多月,豆腐坊的門,卻一直緊緊地關著。
門上貼著一張褪了色的告示:【原料緊張,暫停營業】。
這讓王麗華愁白了頭。
前段時間的大豆禁運風波,對她這樣的小作坊,衝擊是致命的。
她不像希望集團那樣的大企業,有雄厚的資本和渠道。
市場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她就是最先倒下的那一批。
大豆價格飛漲,她根本無力承擔,隻能無奈地選擇關門歇業。
最近,情況似乎有所好轉。
新聞裡說,市場上的大豆供應恢複了,肉蛋價格也都降了下來。
王麗華心中燃起了希望,準備重新開張。
可是,當她興衝衝地跑到市裡的糧油批發市場時,卻被澆了一盆冷水。
“閨女,不是我不賣給你啊。”相熟的糧油店老板老李,一臉為難地對她說,“你來晚了一步!前段時間國家糧庫一放糧,那些大飼料廠、大榨油廠,就跟瘋了一樣,開著大卡車來搶購!市麵上能見到的那點大豆,早就被他們給包圓了!我們這小門小店,連豆渣都搶不到啊!”
王麗華跑遍了整個批發市場,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答複。
她的小作坊,用量不大,每次也就進個幾百斤,那些大廠根本看不上她這點小生意。
難道,自己的豆腐坊,就真的要這麼一直關下去嗎?
她心中充滿了不甘。
就在她一籌莫展,準備失望而歸的時候,她在糧油店的角落裡,看到了一個熟悉而又新奇的包裝袋。
袋子上,印著“豐收農場”的ogo,和“爭氣豆種用)”幾個大字。
“老李,這是……豐收農場的‘爭氣豆’?”王麗華好奇地問道。
“是啊!”老李一提起這個,就來了精神,“這就是現在新聞裡天天說的那個神仙豆子!不過,這可不是給人吃的,這是種子!專門賣給農場,用來大規模種植的。”
“種子?”王麗華的心,突然“怦怦”地跳了起來。
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她的腦海中萌生。
既然市麵上買不到成品大豆,那……我為什麼不能自己種呢?
她老家就在市郊,還有幾畝薄田,一直閒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