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肯定地說,“這就是實驗室要做的事!把想法變成實物,測試,改進,再測試。這個省柴灶,算咱們第一個項目雛形。下周正式啟動,有興趣的,都可以參與進來!”
“現在,王二柱負責把試驗數據詳細記錄好。張偉帶人把現場收拾乾淨,灶台...暫時保留,明天白天讓食堂的師傅用一下試試,看看有沒有什麼區彆!”
學生們轟然應諾,乾勁十足地開始收拾。
熄滅餘火,清理灰燼,整理工具。王二柱則借著食堂窗戶的光,趴在磚頭上,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錄。
徐蒙站在一旁,看著這群充滿活力的少年圍著那堆磚頭和泥土忙碌。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徐蒙就騎著自行車到了學校。
沒去辦公室,徐蒙直接拐進了食堂後院。昨晚搭的那個簡易省柴灶還立在空地上,經過一夜風乾,磚縫裡的黃泥已經發白變硬了些。
食堂裡燈火通明,大師傅們正忙碌著準備早餐,蒸籠冒著滾滾白氣,大鍋裡熬著玉米糊糊的香氣混合著煤煙味彌漫在清晨微涼的空氣裡。
食堂的負責人姓趙,是個五十多歲、膀大腰圓、圍著油膩圍裙的老廚子。
趙師傅正叼著煙卷,指揮著徒弟們搬蒸籠,看到徐蒙這麼早過來,還直奔後院那個怪模怪樣的磚頭堆,愣了一下,把煙屁股在鞋底摁滅,迎了上來。
“喲,徐主任?這麼早?找我有事兒?”
趙師傅嗓門洪亮,帶著常年掌勺的煙火氣,眼神瞟向那個新灶台,帶著明顯的疑惑,“這...這是您昨兒個帶學生鼓搗的那玩意兒?灶?”
“對,趙師傅。”
徐蒙點點頭,開門見山.
“叫省柴灶。昨晚簡單試了試,效果還行。想請您這邊也看看,能不能用上。”
“省柴灶?”
趙師傅眉頭擰成了疙瘩,圍著那灶台轉了兩圈,像看個稀罕物。他蹲下身,探頭看了看那特意留大的進風口,又伸手摸了摸灶膛裡那泥巴捏出來的攔火圈,嘴裡嘖嘖有聲。
“徐主任,您這讀書人...想法是新鮮。可這...這跟我們食堂用的大灶,差得也忒遠了吧?這進風口這麼大,不怕跑灰?這泥巴糊的膛子,能扛得住天天燒?還有這...”
趙師傅指著鍋圈外圍留出的回煙道縫隙,“這縫兒留著乾啥?漏風漏煙的?”
徐蒙耐心解釋:“趙師傅,進風口大是為了進風足,柴火燒得透,煙少火旺。這泥膛子現在看著糙,等徹底乾透了,再抹層耐火泥漿,結實著呢。留縫那是回煙道,讓燒完的煙氣再貼著鍋外壁走一圈,多帶點熱量走,省柴。”
“省柴?能省多少?”
趙師傅顯然最關心這個。食堂每天燒的煤、柴可不是小數,能省一點都是錢。
“昨晚我們燒了滿滿一桶涼水,”
徐蒙拿出王二柱記錄的本子,指著上麵的數字。
“十五分二十秒燒開,用了三斤二兩乾柴。按同樣水量算,比旁邊你們常用的那個舊灶,估計能省個兩三成柴火,時間也快不少。”
“三斤二兩?十五分鐘?”
趙師傅拿過本子,眯著眼仔細看了看那歪歪扭扭的記錄,又對比了一下旁邊那個黑黢黢、爐箅縫隙很大的舊灶,臉上露出將信將疑的神色。
“真能這麼快?省這麼多?”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趙師傅,要不...趁現在早飯準備得差不多了,您拿口鍋,裝點水,就在這新灶上試試?”徐蒙提議道。
趙師傅猶豫了一下,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食堂裡麵忙得差不多的徒弟,一咬牙。
“成!試試就試試!小劉!去,把西邊那口備用的大鋁鍋拿來!裝半鍋涼水!再拿杆秤,稱五斤劈好的乾柴來!要乾透的!”
趙師傅倒要看看這讀書人鼓搗的東西,是不是真那麼神。
很快,一口大鋁鍋架在了新灶的鍋圈上,裡麵裝了半鍋涼水。旁邊地上放著一小堆稱好的乾柴,五斤整。
趙師傅親自掐著食堂牆上掛著的一個舊表,徐蒙也看著自己的手表。
“點火!”趙師傅開口,一個徒弟麻利地引火塞進進風口。
火焰燃起。趙師傅緊緊盯著灶膛。
果然,火苗不像在舊灶裡那樣散漫,明顯被那泥捏的攔火圈和灶膛形狀“兜”著,集中火力舔著鍋底。
煙囪裡冒出的煙,也淡了不少。
“嘿,這火...看著是有點門道。”趙師傅嘀咕了一句,但眼神依舊專注。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喜歡四合院:他是老師?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他是老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