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戰士著急忙慌的撈浮冰,順手抄兩網甩到岸邊,隨後其他戰士們七手八腳的下漁網。
孩子們被這兩網兜的碎冰夾雜著的魚獲吸引,爭搶著跑過去撿,何天眼疾手快,這些魚在冰麵地下活蹦亂跳,接觸到冷空氣沒有幾秒,就凍的梆硬。
搶到三四條比巴掌大一些的魚,三道鱗為主,紅鱗大鯉子魚為輔,回去讓崔大妮做醬小魚,裝在玻璃瓶裡,回頭帶到學校去吃,可以讓難吃的玉米麵餅子變得好吃。
小魚乾對於來自魚米之鄉的老何一家子來說,那是家鄉的回憶。
如法炮製的鑿出五六個冰窟窿,下網兜之後就有兩個戰士把守,不許小孩子靠近。
等拉網的時候,一群人拉不動,又把馬兒趕過來架上,一網上岸,比手臂還長的各種魚兒在裡麵掙紮,孩子們高興的跟著漁網跑,戰士們將大魚撿出來,小的就給孩子們分。
何天撿了一網兜,跟崔大夫一左一右,提溜著往家走。
看到這麼多的魚,崔大妮也高興,擼起袖子就開始處理。
家裡燒著炕,熱水是最不缺的,有那暫時處理不了的,就往雪堆上一丟,處理這一批的時候,就拿下一批回屋解凍,等會兒能接著處理。
不得不說,北方無論是蔬菜還是糧食,亦或是魚,都比南方的好吃。
水溫越低,魚腥味越淡,魚鱗也少,加上低溫,魚兒遊動的慢,身上油脂豐富,燉出來油汪汪,那叫一個香。
何天剛來的時候看這邊魚不煎一下就下鍋燉,還有點不適應,崔大妮也習慣了油鍋裡煎一下去腥味,現在完全不用。
北方的冬天節目很多,小孩子都覺得好玩,然而對老年人是真不友好。
老爺子年紀大了,早些年擔驚受怕吃不好睡不好,虧了身子,年紀大了之後有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咳嗽,加上北方乾燥寒冷,隻能窩在屋裡,哪裡都不好走動。
偏偏這樣難熬又漫長的冬天,在這裡一年要經曆起碼七個月以上。
聽何二奎說再往北的深山老林裡,一年有九個月都是冬天。
何老爺子忍不住感歎。
“難怪人都說關外不毛之地,不適合人生活呢!你看這荒的,早些年,這都是流放地。”
何二奎笑道:
“爹,現在這裡都是咱們的國土,是咱們老百姓的土地,你也說了,這裡的黑土地肥沃,隨便丟個種子在地裡都能長成,這裡荒地比咱們老家三個還大,得出多少糧食,饑荒年能養活多少人啊!”
說起饑荒,老爺子不嫌棄了。
饑荒年,那是再也不想經曆了。
這麼一想,這漫長的冬季,似乎也不是不能忍受了。
年後何天就給段師傅提交自己的學習心得,也就是除雪機和脫穀機。
“這也能行?”
段工看到這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樣機器,一臉茫然,隨後又發現何天的設想竟然很有道理。
“為什麼不行?我感覺道理都是一樣的呀!”
“那這個脫穀機你有沒有想過怎麼驅動?”
“當然想過,加高加高再加高。”
說話功夫,手上的筆不停,很快一個大型機器圖紙就有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