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小弟子一臉呆萌地跑過來,眨巴著大眼睛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那個陽明中風,口苦咽乾,究竟是個啥情況?為啥人就會這樣呢?”
張仲景仙師看著他那副求知若渴又略帶迷茫的小表情,心裡不禁暗笑,這孩子,真是對中醫又愛又怕啊。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故作高深地說:“嘿,小家夥,這陽明中風啊,可是一門大學問。你得先想象自己是個古代大俠,身懷絕技,但某天不小心被風吹了一下,嘿,這可不是普通的風,這是帶著陽明之氣的‘風邪’哦!”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哇塞,陽明之氣?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是不是跟九陽神功似的?”
張仲景仙師差點沒忍住笑出來,這孩子腦洞真大。“咳咳,雖然沒那麼誇張,但陽明之氣確實是咱們身體裡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主要負責消化、吸收,還有讓身體熱乎乎、有力氣的活兒。陽明經要是受了風邪,那可就不妙了。”
“不妙?會怎樣?”小弟子緊張地問。
“哈哈,彆急,聽我慢慢道來。陽明中風的人啊,首先會覺得口苦,就像吃了沒洗乾淨的苦瓜一樣。為啥呢?因為陽明經跟肝膽相表裡,肝膽鬱熱,膽汁上泛,嘴裡自然就苦了。然後呢,咽乾,感覺喉嚨裡像有把小火苗在燒,喝水都不解渴。這是因為風邪把陽明經的津液給吹跑了,喉嚨得不到滋潤,自然就乾了。”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摸了摸自己的喉嚨,好像真感受到了那股乾燥。“那腹滿、微喘、發熱、惡風、脈浮而緩又是咋回事呢?”
張仲景仙師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這問題還真不少。腹滿啊,就像是肚子裡裝了個大氣球,鼓鼓的,不舒服。這是因為陽明經受阻,氣機不暢,食物啊、氣啊都堵在那裡了。微喘呢,就像是剛跑完馬拉鬆,氣喘籲籲的,其實是肺氣不宣,呼吸不暢。發熱惡風嘛,就是身體有點發燒,又怕風吹。這是因為正氣在和風邪打架呢,正氣想趕走風邪,風邪又賴著不走,兩股力量在體內較量,身體自然就熱起來了。至於脈浮而緩,那是中醫診斷的術語,簡單來說,就是脈搏跳得比較快,但力氣不大,像是跑累了的樣子。”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突然眼睛一轉:“師父,那要是這時候給病人下藥,會怎麼樣?”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故作惋惜地說:“哎,那可就不妙了。陽明中風,本來應該用解表散寒、清熱生津的方法來治療。但要是醫生心急,以為病人肚子脹是實證,就給用了瀉下的藥,那就糟糕了。病人本來正氣就不足,再一瀉,正氣更虛了。肚子會更脹,小便也排不出來了。這就像是你本來力氣就不大,還讓你去搬個大石頭,你搬得動嗎?搬不動吧,反而把自己累趴下了。”
小弟子一聽,嚇得連連搖頭:“太可怕了!那陽明中風到底該怎麼治呢?”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說:“治療陽明中風啊,關鍵是要看準時機,用對方法。如果病人發熱、惡風、脈浮這些表證比較明顯,那就要先解表,把風邪趕出去。可以用桂枝湯啊、麻黃湯啊這些解表的藥。等表證解了,再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用白虎湯啊、承氣湯啊這些清熱生津、瀉下的藥。但記住啊,一定要辯證施治,不能一刀切。不然,就像我剛才說的,會把病人治壞的。”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師父,你真是太厲害了!中醫原來這麼有趣啊!”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笑了笑,心想:這小子,總算是入門了。於是,我又趁機給他科普了一下陽明經的重要性:“陽明經啊,可是咱們身體的‘大糧倉’。它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消化吸收,變成身體需要的能量和營養。所以,陽明經要是出了問題,那身體可就要遭殃了。不僅會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導致各種疾病。所以啊,咱們平時一定要保護好陽明經,彆讓它受風邪侵襲。”
小弟子聽得連連稱是,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師父,那陽明中風跟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什麼關係呢?”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說:“這個問題問得好。現代人啊,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經常熬夜。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啊,都會損傷陽明經。就像是你天天不給糧倉添糧食,還天天從裡麵往外拿東西,糧倉早晚得空啊。所以啊,要想避免陽明中風啊,就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吃飯、睡覺、鍛煉。這樣才能讓陽明經健健康康的。”
有一天,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一臉好奇地問道:“仙師啊,我這心裡頭一直有個謎團解不開,您能給我講講陽明病的那些事兒嗎?”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髯,仿佛在說:“這小子,求知欲還挺旺盛的嘛!”於是,他慢悠悠地開了口:“小弟子啊,你問得好啊!這陽明病啊,可是中醫裡頭的一個大學問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咱們中醫啊,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陽明病呢,簡單來說,就是陽明經上的病。陽明經啊,就像咱們身體裡的一個大鍋爐,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啊、喝進去的水啊,都燒成身體能用的能量。”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仿佛在說:“哇塞,這麼神奇嗎?”
張仲景仙師繼續講道:“對啊!陽明經要是出了問題,那可就熱鬨了。它有兩個主要表現,一個叫中風,一個叫中寒。這怎麼區分呢?很簡單,就看你能不能吃!”
“能吃?不能吃?就這麼簡單?”小明子撓撓頭,一臉疑惑。
“哈哈,你可彆小看這能吃不能吃,這裡麵學問大著呢!”張仲景仙師笑道,“要是你得了陽明病,還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胃口好得不得了,那恭喜你,你這是陽明中風。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啊,這說明你身體裡的陽氣還足,火力還旺,雖然陽明經出了點小狀況,但還能正常運作,把食物轉化成能量。”
“哦~原來如此!”小明子恍然大悟,點了點頭。
“但是啊,要是你得了陽明病,卻啥都不想吃,看到食物就犯惡心,那可就麻煩了。你這是陽明中寒啊!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啊,這說明你身體裡的陽氣不足,火力不夠旺,陽明經這個鍋爐啊,燒不起來了。食物進去,根本轉化不成能量,反而成了負擔。”張仲景仙師解釋道。
小明子一聽,嚇得直縮脖子,仿佛在說:“媽呀,我可不想得陽明中寒!”
張仲景仙師一看他這模樣,忍不住笑了:“哈哈,小明子啊,你也彆太擔心。中醫啊,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得了陽明病,不管是中風還是中寒,隻要找對方法,都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