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一臉呆萌地問:“仙師呀,我最近琢磨中醫知識,碰到個難題啦。我想知道下利,脈沉而遲,這是啥道理呀?我這腦袋都快想破啦,您快給我講講唄,不然我晚上睡覺都得想著這事兒,覺都睡不安穩咯!”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樂了,摸摸胡子,拍拍小弟子的肩膀說:“小弟子呀,你這問題問得好!來,咱坐下慢慢嘮。這下利呢,簡單說就是拉肚子。這脈沉而遲啊,裡頭的門道可不少。”
“咱先說說這脈象。脈就好比身體裡的一條秘密通道,通過摸脈,就能知道身體裡好多情況。脈沉呢,就好像這通道裡的水流藏得比較深,不那麼容易摸到,這說明身體裡的陽氣有點弱,正氣有點藏起來啦。脈遲呢,就像水流走得慢悠悠的,代表寒邪在身體裡搗亂,氣血運行不順暢,有點像堵車啦!”
“再來說說下利。拉肚子可不是個小問題,它反映了身體裡脾胃的情況。脾胃就像家裡的大廚,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加工成營養,供身體使用。要是脾胃出問題了,就像大廚罷工或者手藝變差了,食物消化不好,就會出現下利的情況。”
“現在說到重點啦,為啥下利的時候會脈沉而遲呢?這是因為身體裡有寒邪,把脾胃這個大廚給凍著了,工作效率變低,消化功能變差,食物都沒好好處理就被排出去了,這就導致下利。同時,寒邪讓身體裡的氣血運行也變慢了,所以脈象就沉而遲啦。就好比冬天河水結冰了,水流就變得又慢又深,藏起來了一樣。”
小弟子聽著,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仙師,那您說的這人麵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這又是咋回事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小弟子,你這一連串問題還挺連貫哈!這人麵少赤,就是臉上稍微有點紅。身有微熱呢,就是身體有點微微發熱。下利清穀就是拉出來的都是沒消化的食物,就像吃進去啥樣,拉出來還啥樣。”
“為啥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身體裡寒邪太厲害啦,把陽氣都逼到上麵去了。臉上稍微有點紅,就是陽氣被趕到臉上去了,這叫虛陽上浮,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本來該在下麵好好待著,結果被趕到上麵去露了個小臉。身體微微發熱呢,也是陽氣被寒邪逼得沒辦法,在體表掙紮,想把寒邪趕出去,但力量又不夠,所以隻是微微發熱。”
“而下利清穀,就是脾胃被寒邪折騰得沒辦法正常工作了,吃進去的食物根本消化不了,就直接拉出來了。這就好比大廚被凍僵了,鍋都冷了,做不了飯,食材就原封不動地被扔出來了。”
小弟子撓撓頭,接著問:“仙師,那您又說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這又是啥神秘的情況呀?”
張仲景仙師樂了,說:“哈哈,小弟子,彆著急,聽我慢慢給你講。鬱冒呢,簡單說就是感覺頭暈目眩,腦袋暈乎乎的,就像喝多了酒,有點迷糊。為啥會這樣呢?這是因為身體裡的陰陽在打架,寒邪和陽氣相互抗爭,導致氣血運行紊亂,腦袋得不到足夠的氣血滋養,所以就暈暈乎乎的啦。”
“汗出而解呢,就是通過出汗病就好了。這是因為當身體裡的陽氣和寒邪抗爭到一定程度,陽氣終於把寒邪打敗了,就會通過出汗把寒邪排出體外,身體的陰陽恢複平衡,病自然就好了。這就好比一場戰鬥,正義的一方最終勝利了,把敵人趕跑了,一切就恢複正常啦。”
“病人必微厥,微厥就是手腳稍微有點發涼。這是因為身體裡寒邪太盛,陽氣被打壓得厲害,陽氣都顧不上跑到手腳這些末梢部位去了,所以手腳就會有點發涼。就像冬天外麵太冷了,家裡的暖氣不夠,邊角的地方就會冷冷的一樣。”
小弟子還是有點疑惑,問:“仙師,那您說所以然者,其麵戴陽下虛故也,這又是啥意思呀?”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小弟子呀,這句話就是說為啥會出現上麵這些情況呢,是因為這人臉上有點紅,是虛陽上浮,看起來好像有陽氣,但下麵身體內部其實是虛寒的。這就好比一個房子,外麵看起來有點光亮,好像很暖和,但裡麵其實冷冷清清,啥都沒有,是個空架子。身體也是這樣,表麵看起來有點熱乎,其實裡麵寒得很呢!”
“咱們打個特彆形象的比方吧。把身體想象成一個大城堡。脾胃就是城堡裡的廚房,負責給城堡裡的人提供食物和能量。寒邪就像一群搗亂的小怪獸,衝進城堡裡,把廚房搞得亂七八糟,大廚都沒辦法做飯了,這就是下利清穀的原因。”
“城堡裡的士兵陽氣)被小怪獸欺負得沒辦法,隻能往上麵跑,跑到城堡的城牆上臉),露出一點點身影,這就是麵少赤。士兵們想把小怪獸趕出去,在城堡裡折騰得有點熱乎,但又不夠厲害,所以隻是微微發熱。”
“小怪獸在城堡裡搗亂,把城堡裡的道路氣血通道)都堵住了,導致城堡裡的信息傳遞不順暢,住在城堡裡的人腦袋)就暈頭轉向,這就是鬱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來,士兵們終於團結起來,把小怪獸打敗了,打開城門,把小怪獸扔出去出汗),城堡又恢複了平靜,病就好了。但是在戰鬥過程中,城堡的一些角落手腳)因為離戰鬥中心遠,得不到足夠的能量支持,就有點冷冷的,這就是微厥。”
“再說說為啥會出現麵戴陽下虛這種情況呢。就好比城堡的主人,為了讓彆人看起來城堡很厲害,在城牆上點了幾盞燈虛陽上浮,麵少赤),但其實城堡裡麵的物資陽氣)都快沒了,冷冷清清的,啥都缺,這就是下麵虛寒的情況。”
小弟子聽了,恍然大悟,笑著說:“仙師,您這麼一講,我全明白了,太有意思啦!那在現實生活中,哪些人容易出現這種下利,脈沉而遲,還有這些亂七八糟症狀的情況呢?”
張仲景仙師想了想,說:“小弟子呀,這幾種人可得注意啦!首先就是那些特彆愛吃生冷食物的人。現在很多人夏天喜歡吃各種冷飲、涼水果,冬天也不忌口,老是吃生冷的東西。這就好比往脾胃這個溫暖的廚房裡不停地扔冰塊,時間長了,脾胃這個大廚被凍得受不了,工作能力下降,就容易出現下利的情況。而且寒邪入侵身體,氣血運行變慢,脈象就會沉而遲。”
“還有就是平時不注意保暖的人。有些人冬天穿得特彆單薄,夏天在空調屋裡又待得時間太長,寒邪很容易就鑽進身體裡。身體受了寒,陽氣被打壓,脾胃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就容易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
“另外,長期勞累、熬夜的人也容易中招。熬夜就像讓身體裡的士兵們一直加班,得不到休息,時間長了,士兵們陽氣)的戰鬥力下降,寒邪就容易趁機而入,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就像一個團隊,成員們都累得不行了,敵人就容易打進來搞破壞。”
小弟子又問:“仙師,那要是有人出現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調理呢?”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小弟子,這調理的方法可不少。首先,飲食上得注意啦。要多吃一些溫熱、容易消化的食物,像小米粥、山藥粥這些,就好比給脾胃這個廚房添點柴火,讓它暖和起來,工作起來更帶勁。少吃那些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彆再給脾胃添麻煩啦。”
“還有就是要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夏天吹空調彆溫度調得太低,也彆對著空調直吹。冬天要穿暖和,特彆是肚子、腰部這些部位,彆讓寒邪有可乘之機。這就好比給城堡加固城牆,防止小怪獸寒邪)再跑進來。”
“另外,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裡的士兵們陽氣)好好休息,恢複戰鬥力。每天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就像給團隊成員放個假,讓他們精神飽滿地去工作。”
“要是症狀比較嚴重,還可以用中藥來調理。像附子理中丸就很不錯,附子能溫補腎陽,理中能調理脾胃,把身體裡的寒邪趕走,讓脾胃恢複正常功能。這就好比給城堡裡派去一群厲害的援軍,把搗亂的小怪獸都趕跑。”
“還可以試試艾灸。艾灸足三裡、中脘這些穴位,通過溫熱的刺激,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脾胃功能,提升身體的陽氣。就像給城堡裡的各個角落送去溫暖,讓城堡裡充滿生機。”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又問:“仙師,那在不同的季節,出現這種情況有啥需要特彆注意的嗎?”
張仲景仙師點點頭,說:“小弟子,不同季節確實得區彆對待。春天的時候,萬物複蘇,陽氣開始升發,但這時候天氣還是有點涼,寒邪還比較活躍。這時候出現下利、脈沉而遲這些情況,要特彆注意保暖,彆過早地脫掉厚衣服。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有助於升發陽氣的食物,像韭菜、春筍這些,幫助身體陽氣往外走,把寒邪趕出去。”
“夏天呢,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冷飲、吹空調,這就容易讓寒邪趁機而入。出現這種情況,要控製吃冷飲的量,彆貪涼。空調溫度也彆調得太低,在空調屋裡可以適當穿長袖、長褲,保護好身體的陽氣。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像冬瓜、苦瓜這些,幫助身體排出濕氣,但也彆吃太多涼性的食物,以免傷了脾胃。”
“秋天,天氣轉涼,空氣乾燥。這時候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保濕,多喝水,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像梨、百合這些。同時,也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進一步入侵身體。因為秋天是一個過渡的季節,身體的陽氣開始收斂,要是不注意,寒邪就容易在身體裡紮根。”
“冬天,天氣寒冷,是寒邪最厲害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保暖就是頭等大事啦!要穿得厚厚的,特彆是要注意腳部、腰部的保暖。可以多吃一些溫熱滋補的食物,像羊肉、桂圓這些,幫助身體補充陽氣。還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室內運動,促進氣血運行,但也彆運動過度,以免消耗太多陽氣。”
小弟子又問:“仙師,那在古代,醫生們是怎麼根據這些理論給病人看病治療的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小弟子呀,在古代,醫生們看病可認真啦!首先,醫生會仔細地詢問病人的症狀,包括下利的情況,一天拉幾次,大便的樣子,還有有沒有腹痛、發熱這些症狀。然後會摸摸病人的脈象,感受脈象是沉還是浮,是遲還是數,通過脈象來判斷身體裡氣血的情況。”
“接著,醫生會觀察病人的臉色、神態,看看有沒有麵少赤、身有微熱這些表現。還會問問病人的飲食、睡眠情況,了解脾胃的功能。通過這些綜合的判斷,醫生就能大概知道病人是不是因為寒邪入侵、脾胃虛寒導致的下利、脈沉而遲這些情況。”
“如果確定是這種情況,醫生就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製定治療方案。病情比較輕的,可能會建議病人調整飲食,注意保暖,再配合一些簡單的食療方法。病情比較嚴重的,就會開中藥方,像剛才說的附子理中丸的配方,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症狀進行調整。還可能會配合針灸、艾灸這些療法,刺激穴位,促進身體的恢複。”
“比如說,曾經有一個病人,老是拉肚子,吃了東西也不消化,還感覺渾身沒力氣,手腳發涼。醫生經過診斷,發現他脈象沉而遲,臉色有點蒼白但又稍微有點紅,判斷是脾胃虛寒、寒邪入侵。醫生就給他開了中藥方,裡麵有附子、乾薑、人參、白術這些藥材。附子和乾薑能溫陽散寒,人參能補氣,白術能健脾。同時,讓病人每天艾灸足三裡和中脘穴位。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人的症狀逐漸減輕,拉肚子的情況好了,身體也有力氣了,手腳也不那麼涼了。”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