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聽令!開門——!!”
“李秉誠騎兵先鋒!直插敵軍後隊,驅潰敵,掃殘寇!”
“張良策!率本部五千精銳步卒緊隨騎兵之後,掃蕩殘敵,伺機搶占撫順關、鐵嶺!奪城據守,築壘立寨!給我牢牢鎖死建虜北竄之路!”
“本將親率主力步卒並攻城器械、火炮輜重、隨軍民夫隨後就到!掃蕩沿途據點,防備建虜依城頑抗!”
“奉熊經略將令,複土雪恥,就在此時!大明萬勝——!!!”
憋足了氣的兩萬大軍如決堤洪水,城門轟然洞開!
李秉誠的三千鐵騎霎時間化作銳不可當的複仇箭矢,狠狠刺入那些剛剛穩住陣腳、試圖“有序”斷後的建虜步兵之中,血花與慘叫瞬間綻放;
張良策的精銳步卒緊隨其後,如同滾動的鐵碾,踏平了正白旗倉促丟棄的營帳、糧車,矛戈如林,所向披靡!
尤世功立於洞開的城門樓上,望著滾滾北去的部隊。
他的目光越過戰場,投向不遠處的坡頂——那麵曾被視為巨大威脅的素白龍旗,已然消失無蹤,隻留下一片人去坡空、狼藉遍地的淒涼景象。
他嘴角緩緩勾起,看著皇太極倉皇北逃的身影,嘴角掛上一抹快意:
“皇太極啊皇太極,任你心思縝密如鬼如狐,也救不了你爹那條老狗的命,滾回你的白山黑水間舔舐傷口去吧!”
而皇太極不愧是建虜名將,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明軍,他義無反顧的將三千多蒙漢殘軍丟下,並留下一個牛錄組織斷後,自己帶著剩下的兩千多騎兵,直奔三叉堡而去,與努爾哈赤集合。
另一邊,修整完畢的賀世賢將重騎一分為二,得益於繳獲建虜的戰馬,讓重騎有了更充足的馬匹和輔軍,分彆由賀世賢和副將何靖川率領,一人三馬,一路向北向鐵嶺進發,為防止建奴反攻;另一路向撫順而去,追擊努爾哈赤。
西門洞開,鐵流奔騰北去的轟鳴尚在耳畔回蕩;沈陽城頭,疲憊不堪的士兵們卻並未鬆懈。他們倚靠著垛口、女牆,任由沉重的身體滑坐在地,頭盔歪斜,露出滿是血汙塵垢的臉龐。
身上沉重的甲胄刀痕累累,凝固的血跡在殘陽映照下泛著暗紅,如同披著一層曆經鏖戰的沉重勳章。此刻無人顧得上整理行裝,隻想爭得片刻喘息。
劫後餘生的城內百姓早已按捺不住。婦人、老者、甚至半大的孩子,端著粗陋的木碗瓦罐,攀上被硝煙熏黑的城牆。裡麵盛著剛出鍋、尚冒著白氣的稀粥,混合著糠麩捏成的團子,還有一小撮醃得黝黑的鹹菜。
“軍爺,趁熱,吃一口……”
“守住了,咱沈陽守住了!多吃點!”
士兵們伸出粗糙的手掌接過,顧不得滾燙或鹹齁,貪婪地吞食著。粗糙的食物滑入腹中,一股暖流混雜著劫後餘生的慶幸悄然升起。
他們的目光穿透漸漸淡薄的煙塵,望向城外——那是如狼似虎的同袍正風卷殘雲般追亡逐北的身影;他們的視線也落回城內——幸存的鄰裡奔走相告,孩童稚嫩的歡呼聲在狹窄的街巷間雀躍流淌。
麻木的臉上,終於緩緩扯開一個弧度。那是發自內心的、混著血汙的、極其疲憊卻又無比真切的笑意。守下來了……從地獄般的攻防中,又活下來了!
看著那些曾如狼似虎的韃子此刻被趕得丟盔棄甲,胸口那口憋了許久的濁氣,仿佛隨著戰友的喊殺聲,痛痛快快地吼了出來。
勝利帶來的戰栗與溫熱粗糙的食物一同注入四肢百骸,暫時蓋過了傷口火燒火燎的疼痛和骨子裡的疲乏。陽光終於刺破了籠罩城池多日的陰雲。
PS:每一章的作者有話說都是作者精心調配的涼菜,大家都可以看看,裡麵的圖片和配文,對大家理解和代入文章很有作用。(偶爾夾帶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