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慶宮內,暖意融融,陳設雅致而不失莊重。
劉太妃身著常服,坐在軟榻上,見朱由校進來,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皇帝來了,快坐。外麵天寒,喝碗熱湯暖暖身子。”
朱由校依言坐下,接過宮女奉上的熱湯,恭敬道:“謝太妃關懷。太妃近日身體可安?”
“哀家一切都好,就是惦記著你。”劉太妃細細打量著朱由校,眼中帶著長輩特有的關切,
“皇帝登基以來,夙興夜寐,勵精圖治,哀家都看在眼裡。這半年來,你推行新政,整飭邊備,樁樁件件都是大事,也……都帶著雷霆手段。”她的話語溫和,卻意有所指。
朱由校神色不變,平靜道:“國事艱難,積弊深重,非雷霆手段不足以破舊立新。讓太妃憂心了。”
“哀家知道你是為了江山社稷。”劉太妃輕輕歎了口氣,
“隻是,皇帝啊,你畢竟才十五歲,正是少年心性。哀家看你行事,有時……太過剛烈,鋒芒畢露。朝堂之上,牽一發而動全身,剛極易折啊。”
她頓了頓,語重心長地說:“哀家想著,你身邊……也該有個知冷知熱、能說說話的人了。
尋常百姓家,十五六歲也該議親了。何況你是一國之君,後宮空懸,於國本也不利。”
朱由校心中了然,太妃這是要提選秀的事情了,他不動聲色地聽著。
“哀家的意思,”劉太妃看著他的眼睛,緩緩道,“開春之後,是不是該下旨,舉行大選,為你挑選一位賢良淑德、能母儀天下的皇後?再選幾位品貌端莊的妃嬪,充實後宮?”
她見朱由校沉默,便接著勸道:“有了皇後,後宮有了主心骨,也能替你分憂。
更重要的是,枕邊人若能時常規勸,以柔克剛,或許能讓你行事多幾分圓融,少幾分……衝動。這於國於家,都是好事。皇帝,你覺得呢?”
朱由校放下湯碗,目光沉靜如水。他明白太妃的良苦用心,是出於長輩的關懷,也是出於對朝局穩定的擔憂。
選秀立後,確為“國本”大事,能安朝臣之心,也能為皇室開枝散葉。
然而,在他心中,此刻卻有更重的考量:新政初行,北疆未靖,海陸雄師正在訓練成型,正是帝國轉型的關鍵時刻,他需要全神貫注於朝堂與邊疆。
而皇後與後妃,背後往往牽連著複雜的朝堂勢力。他需要絕對掌控權,不願後宮成為掣肘。
但就在他準備婉拒時,一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腦海——張嫣!
他依稀記得,曆史上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其皇後張嫣,以傾國傾城之貌和賢良淑德聞名後世!
史書讚其“頎秀豐整,麵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更有“五代以來第一美人”之稱!
更重要的是,她性情剛烈,曾多次勸諫天啟帝遠離魏忠賢、客氏,堪稱賢後典範。
“若真是她……”朱由校心中竟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漣漪。穿越以來,他心係天下,殫精竭慮,幾乎忘卻了自己也是個少年郎。
若能得此等才貌雙全、品行高潔的女子為後,既能安後宮、慰太妃之心,或許……也能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得一紅顏知己,共話桑麻?
這份隱秘的期待,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讓他原本堅定的拒絕念頭產生了動搖。況且,太妃所言有理,後宮空懸確實於禮不合,也易生流言,他朱由校絕不是貪圖人家的美色。
若能借此機會,親自把關,選一位如張嫣般賢德貌美的皇後,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至於朝堂勢力?哼,以他如今的手段和即將掌握的力量,還怕掌控不了一個後宮?
心思輾轉間,朱由校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對著劉太妃恭敬一禮:
“太妃關懷備至,句句金玉良言,朕感念於心。立後選妃,關乎國本,朕亦深知其重。太妃提議,甚合朕意。”
劉太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皇帝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