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方才還激烈反對的文官們,此刻都像是被扼住了喉嚨,震驚、茫然、難以置信的情緒交織在臉上。
朱由校又看向兵部尚書孫承宗:“孫卿!”
孫承宗心頭一凜,連忙出列:“臣在!”他腦海中仍在回響著那三十萬大軍的數字,以及那些聞所未聞的精良裝備。
“兵部對大軍開拔事宜,可有章程?”朱由校沉聲問道,
孫承宗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回陛下!糧秣軍械既已充盈,兵部責在調度!臣將按陛下旨意,即刻著手調集沿途衛所兵馬,梳理驛站通道,確保大軍通行無阻!沿途衛所經整頓,可抽調精壯兵丁,專司糧秣輜重押運護衛,確保大軍開拔前,一應所需,皆能到位!”
“嗯。”朱由校微微頷首,畢竟最重要的糧餉和軍械他都已經準備妥當了,若連調度保障這等事務孫承宗都做不好,那才真是奇事。
戶部尚書畢自嚴見機,立刻出列:“陛下!大軍遠征,糧秣轉運需大量人手。臣以為,除沿途衛所駐軍押運外,另可征召民夫十萬,專司此項。”
“為安民心、鼓士氣,擬每人每月實發糧米兩石,不折銀錢!所需糧米,由沿途倉廒及海運轉運支應。如此,既可保後勤通暢,亦顯朝廷恩恤,民無怨言!”
朱由校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畢卿所慮周全,準奏!民夫征召、糧餉發放,戶部需妥善辦理,不得克扣!朕不缺糧食,但若有人敢動朕的軍糧,朕就讓他全家以後都不用再吃糧食了!”
“臣遵旨!定當嚴加督查,絕無疏漏!”畢自嚴躬身應諾,
“其餘各部,各司其職!工部需確保軍械火器供應!吏部需嚴查沿途官吏,不得有絲毫懈怠!刑部、都察院,嚴查貪腐,貽誤軍機者,立斬不赦!”
“錦衣衛負責查抄不法,北伐期間,敢借此橫征暴斂,貪汙糧餉,欺壓百姓者,一律從重處罰,按拖延戰機論處,抄家滅族!”朱由校的目光掃過在場的一眾文臣。
“元輔!”
方從哲深吸一口氣,出列:“老臣在。”
“內閣需總攬全局,協調各部!朕親征期間,朝中政務,由內閣會同司禮監、朕之輔政秘書團,妥善處置!若有重大變故,八百裡加急,報於朕知!”
方從哲心中稍定,躬身道:“老臣遵旨!定當竭儘駑鈍,不負陛下所托!”
朱由校緩緩站起身來。他目光如炬,掃視全場,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氣吞山河的威嚴與決絕,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諸卿之憂,無非三點:一曰朕之安危,二曰糧餉輜重,三曰建奴凶頑。”
“今,朕有精銳步騎三十萬,甲堅器利,銳不可當!足可護朕周全!”
“糧道之上,陸有倉廒百五十座,儲糧五百萬石;海有巨舶三百,水師護航!輜重軍械,堆積如山!此乃破敵之基!”
“至於建奴?”朱由校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眼中殺意凜然,“薩爾滸之恥猶在,彼輩跳梁小醜,仗弓馬之利逞凶一時!今朕以煌煌天威,攜雷霆之勢,以堂堂之陣,碾碎其螳臂!犁其庭,掃其穴,正在此時!”
他猛地一揮手,聲音陡然拔高,如同驚雷炸響:
“朕意已決!禦駕親征,非為虛名,乃為社稷永固,為天下蒼生!此戰,朕親提三十萬虎賁,誓要犁庭掃穴,永絕後患!諸卿當戮力同心,共襄盛舉!待朕凱旋之日,便是大明中興之始!”
“為安天下之心,彰王師之威,朕決定一月之後,於京師南苑大營,舉行‘禦駕親閱’,朕將親臨校場,檢閱北伐大軍!”
此言一出,殿內又是一陣騷動!閱兵!而且是如此大規模的閱兵!
朱由校聲音洪亮,繼續道:“此次北伐大軍,由天策、天威、天樞三營精銳,京營三大營,及禁衛軍武驤營、武毅營二營組成!而禁衛軍忠武營、振武營兩營,留駐京師,拱衛宮禁!
屆時,大軍全副武裝,列陣南苑!朕要親眼看一看我大明兒郎的雄姿!更要讓天下人看一看,朕麾下這支虎狼之師,是何等氣象!”
他目光銳利,看向禮部尚書與鴻臚寺卿:“禮部、鴻臚寺聽旨!”
“臣在!”禮部尚書左侍郎顧秉謙、鴻臚寺卿王化貞慌忙出列。
“即刻行文!傳諭朝鮮、琉球、安南、暹羅、緬甸等藩屬國,令其駐京使節,一月後觀朕親閱王師!”
“另,曉諭曉諭京師及臨近省府,德高望重之耆老、士紳代表,入京觀禮!朕要讓四海萬邦,天下臣民,親眼目睹我大明王師之赫赫軍威!親耳聆聽朕犁庭掃穴、永靖北疆之誓言!”
“至於在京文武百官,凡五品以上者,除有緊要公務在身者外,皆需隨朕同赴南海子大營,觀禮閱兵!”
“臣遵旨!”禮部尚書左侍郎顧秉謙、鴻臚寺卿王化貞肅然應諾,心中卻掀起驚濤駭浪!陛下這是要借閱兵之機,震懾藩屬,宣示國威,凝聚民心啊!
上一次如此規模的大閱,還要追溯到四十年前萬曆皇帝時期,當時張居正為延續改革成果,沿用隆慶大閱儀規,在京城北郊再次檢閱京營。閱兵規模頗大,選卒12萬,展示“偃月五花之陣”與火器齊射,史稱“軍容之盛,近代罕見”。而如今,陛下此舉,檢閱軍隊高達二十多萬,這無疑是要向天下宣告,一個更加強大的大明,即將重現!
朱由校最後看向內閣與兵部、戶部等:“內閣總攬!兵部、戶部、工部、禮部全力配合!一月之內,務必籌備妥當!此次閱兵,非比尋常!務必要讓藩屬使節、天下士紳,見識到我煌煌大明的天威!”
“臣等遵旨!”方從哲、孫承宗、畢自嚴等人齊聲應諾。事已至此,反對無益,隻能全力配合。況且,若能借此閱兵震懾四方,穩固藩屬,對大明亦是有利。
朱由校微微頷首,目光深邃,聲音帶著最後的決斷與期許:
“諸卿!戮力同心!共襄盛舉!待朕凱旋之日,便是大明中興之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一次,武將隊列的山呼震天動地!文官隊列,在震撼與複雜的情緒中,也紛紛躬身附和。剛才的反對之聲,徹底煙消雲散。
山呼萬歲之聲,在乾清宮久久回蕩。
朱由校立於丹陛之上,龍袍上的金線在燭火映照下流淌著威嚴的光澤,目光仿佛已穿透了重重宮闕,這場由他親手掀起的、席卷北疆的風暴,終於無可阻擋地拉開了序幕!而那場即將到來的“禦駕親閱”,將成為大明向世界宣告複興的震撼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