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攻擊代碼中使用的加密算法,與五年前一樁懸而未決的、針對“星際文化遺產數字庫”的未授權訪問事件高度吻合。該事件中,數個保存有高危或爭議性星際文明數據的服務器遭到滲透,部分數據被複製或篡改,但當時未能追蹤到攻擊源。這將“遺物會”的活動時間線向前推了至少五年,表明他們是一個有曆史、有預謀的組織。
第二,對圖像中那隻戴著白色手套的手進行了增強分析和數據庫比對。雖然無法確定具體身份,但手套的材質和腕部的一個模糊標識,與某個高端、定製化考古勘探裝備品牌的產品特征相符。該品牌的客戶群非常小眾,多為財力雄厚的私人收藏家、獨立研究員或某些背景複雜的基金會。這為追蹤“遺物會”成員的身份提供了一條可能的路徑。
第三,王越澤試圖反向追蹤信號路徑時,發現對方使用了高度匿名的“數據騾子”網絡和區塊鏈技術來掩蓋行蹤,手法專業且成本高昂。但他也捕捉到一絲微弱的、指向某個位於“邊緣星域”的自由港空間的數字指紋。那裡是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是進行秘密交易和活動的理想溫床。
這些信息被秘密共享給了星際刑警組織相關部門,但官方調查需要時間,且可能受到各種政治和外交因素的製約。鬱堯判斷,短期內不能完全依賴外部力量,必須加強自身的防範和情報收集能力。他增派了更精乾的安保人員,以各種隱蔽身份滲透到新江戶城的關鍵信息節點附近,進行線下監控和情報搜集。
基地內部,山田主管領導的安保團隊也加強了措施。不僅對內部人員進行了新一輪的、更嚴格的背景審查和心理評估,還對基地的所有進出口、通風管道、數據接口進行了物理安全加固和24小時動態監控。他們甚至模擬了幾次突發安全事件進行演習,以確保應急響應流程的順暢。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安全感,但也讓基地的生活更顯封閉和緊張。
在虛擬排練進行到第二周時,西園寺導演決定嘗試一場更具挑戰性的戲份——“星”首次成功解讀部分外來記憶烙印後,產生的強烈情感共鳴和隨之而來的意識恍惚狀態。這場戲需要紀憐淮在虛擬環境中,體驗一種非現實的、如同夢境或幻覺般的感知扭曲。
技術團隊為此特彆設計了一段“意識流”場景。當“星”在虛擬駕駛艙內觸碰某個關鍵數據接口時,周圍的環境開始溶解、變形。冰冷的金屬艙壁變得柔軟、波動,仿佛生物組織;窗外的星雲不再是遙遠的光點,而是化作流淌的色彩河流,向她湧來;耳邊響起混雜著古老語言、哭泣聲和不明意義吟唱的音效。這是對記憶烙印視覺化和聽覺化的大膽嘗試。
第一次進入這個“意識流”場景時,即便是早有心理準備,紀憐淮還是被其強大的感官衝擊力所震撼。她感到一陣強烈的眩暈和迷失感,必須依靠強大的意誌力才能保持表演的連貫性。她需要表現出“星”從最初的震驚、抗拒,到逐漸被那些陌生的情感碎片所淹沒,再到最後掙紮著找回一絲理智的過程。這場排練對體力和精力的消耗極大,結束後她往往需要長時間的休息才能恢複。
然而,就在一次“意識流”排練過程中,發生了一個極其詭異且難以定性的事件。當時,紀憐淮正沉浸在那種感知扭曲的狀態中,努力演繹著“星”的意識混亂。突然,她感到一陣並非由程序預設的、極其尖銳的刺痛感從太陽穴傳來,仿佛有一根冰針刺入了大腦!與此同時,她眼前流淌的色彩河流中,極其短暫地閃過一個清晰的、絕非預設內容的圖像——那是一個扭曲的、燃燒著幽暗火焰的符號,與她之前見過的“雙手捧光球”符號相似,但更加猙獰,充滿了破壞性的意味!這個圖像和刺痛感隻持續了不到半秒鐘,隨即消失,係統似乎恢複正常。
紀憐淮本能地中斷了表演,猛地摘下了vr頭顯,大口喘著氣,臉色蒼白。控製室內,西園寺導演和徐覓也察覺到了異常,因為監視器上紀憐淮的生理數據出現了瞬間的劇烈峰值波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技術團隊立刻全麵檢查了係統日誌和所有硬件。結果顯示,所有設備運行正常,沒有檢測到任何外部入侵或內部故障的記錄。那段詭異的圖像和刺痛感,在係統數據層麵沒有任何痕跡,仿佛隻是紀憐淮的幻覺或是在高度沉浸狀態下產生的生理心理反應。
“是係統延遲導致的眩暈加重了嗎?”徐覓擔心地問。
“還是……排練強度太大,產生了心理暗示?”技術主管猜測。
紀憐淮卻非常肯定那不是幻覺。那刺痛感太過真實,那燃燒的符號帶著一股令人極度不安的邪氣,與她之前接觸過的任何感覺都不同。她私下將這次經曆詳細告知了鬱堯和王越澤。
王越澤陷入了沉思。如果係統日誌真的毫無痕跡,那麼這種攻擊手段就太過高明,可能涉及對神經接口的極細微乾擾,或者是某種針對性的、能夠繞過常規監測的信息注入技術。這比之前的網絡攻擊和物理窺探都要可怕,因為它直接針對的是演員的意識本身。鬱堯高度重視,指示王越澤不惜一切代價,對“感知繭房”的整個係統,從軟件到硬件,尤其是神經接口部分,進行一次徹查,並考慮引入更專業的生物信號安全監測設備。
這次事件給虛擬排練蒙上了一層更深的陰影。它提示著,對手的滲透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層麵,甚至可能威脅到紀憐淮的身心健康。西園寺導演果斷暫停了所有涉及“意識流”等高強度感官刺激的排練,回歸到相對安全的常規場景中。同時,他加強了對紀憐淮心理狀態的關注,安排基地的心理顧問定期與她溝通。
在巨大的壓力下,紀憐淮展現出驚人的專業素養和心理韌性。她沒有讓恐懼壓倒自己,而是將這種不安和警惕感,更深地融入對“星”的詮釋中。她開始思考,“星”在麵對未知的、可能危及心智的力量時,那種源自科學訓練的強大理性,與內心深處對真相的渴望之間的拉鋸戰,或許正是角色最動人的地方。她在表演中,更加注重展現那種“於恐懼中保持觀察,於混亂中堅守理性”的特質,使得“星”的形象更加豐滿和有力。
幽稷似乎也對這次事件有所反應。它傳遞來的意念不再是調侃或旁觀,而帶著一絲罕見的凝重:“方才那一瞬……有汙穢之物試圖觸碰你的靈台。其力陰寒,充滿腐朽與掠奪之意,非此界尋常手段。你得謹守心神,玄珠之力可護你靈識不失。”
幽稷的警告讓紀憐淮更加確信那並非幻覺。她開始有意識地嘗試調動丹田內玄珠的溫潤能量,在排練時於體內緩緩流轉,雖不能外放禦敵,但求固守本心,保持靈台清明。這種嘗試初時艱難,但漸漸地,她發現當自己心神高度集中於表演時,玄珠似乎能與她的信念感產生某種共鳴,散發出的微光能讓她在虛擬環境的衝擊下保持一種內在的穩定感。
與此同時,王越澤的徹查有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發現。在對“感知繭房”的底層固件進行深度掃描時,他發現了一段極其隱蔽的、不屬於原廠設計的冗餘代碼。這段代碼被巧妙地偽裝成係統日誌清理程序,但其內部結構異常複雜,具備某種學習能力和條件觸發機製。最詭異的是,這段代碼的寫入時間,遠在基地建成之初,甚至早於《星骸之語》項目立項!
它像一顆早已埋下的“沉睡種子”,靜靜地潛伏在係統深處,直到被某種特定的條件激活。
這一發現意味著,威脅可能並非完全來自外部入侵,而是基地係統本身在建造或早期維護時就被埋下了隱患!這背後的可能性細思極恐,牽扯到更深的陰謀。王越澤立即隔離了這段代碼,並進行深入分析,試圖找出其激活條件和最終目的。鬱堯則啟動了對基地承建商和早期技術維護團隊的秘密調查。
基地內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原本以為堅固的技術堡壘,卻發現基石可能早已被蛀空。信任變得愈發脆弱,每個人看彼此的眼神中都多了一絲難以言說的審視。西園寺導演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是繼續依賴問題重重的虛擬係統進行創作,還是回到風險更高的實體排練?藝術創作與人員安全的天平,再次劇烈搖擺。
在一次隻有核心成員參加的緊急會議上,氣氛沉重。紀憐淮在沉默良久後,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西園寺導演:“導演,虛擬環境是目前最能幫助我深入角色的工具。我們不能因為恐懼就停止探索。我建議,在王先生徹底清除威脅之前,我們調整排練內容,避開可能觸發異常的高風險場景,但繼續利用虛擬環境進行角色內心戲和情感細節的打磨。同時,我會更加注意自我保護。”
她的勇氣和清醒感染了眾人。徐覓也表示支持,認為可以專注於那些不需要強烈感官刺激的文戲部分。西園寺導演最終采納了這個建議。他們決定,就像在雷區中謹慎前行一樣,繼續利用虛擬製片的技術優勢,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同時加快對內部隱患的排查和清除。
於是,排練在一種高度警惕的氛圍下繼續進行。紀憐淮在虛擬的“默示者號”中,繼續雕琢著“星”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呼吸、每一句台詞。窗外的星海依舊璀璨,但她知道,在這片由數據構成的宇宙深處,隱藏著遠比虛構劇情更真實的危險。而她所能做的,就是握緊手中的“角色”之盾,在這片真實的暗影中,繼續追尋那道屬於藝術和真相的、微弱而堅定的星光。前方的路,依然迷霧重重,但探索的腳步,未曾停歇。
喜歡直播捉鬼?我靠靈異成為娛樂圈頂流請大家收藏:()直播捉鬼?我靠靈異成為娛樂圈頂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