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九點整,航空航天大學綜合樓三樓的小會議室裡,空氣仿佛凝固了。
鄭忻之端坐在會議桌的一側,麵前攤開一份裝訂精美、厚度可觀的項目計劃書。
他穿著熨帖的灰色西裝,襯衫領口係得一絲不苟,指尖輕點著計劃書封麵:“季老師,這是我初步擬定的方案和執行計劃。建議我們先從可行性最高的方案a開始討論。”
他的聲音平穩清晰,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
會議桌的另一側,季瑤的狀態截然不同。
她麵前堆著幾本厚重的藝術畫冊、散落著各種材質小樣和幾張被塗改得麵目全非的草圖。
她正咬著鉛筆頭,眉頭緊鎖地盯著其中一張畫滿了抽象線條和光點軌跡的紙。
聽到鄭忻之的話,她才如夢初醒般抬起頭。
“鄭教授。”她放下鉛筆,身體微微前傾,眼神裡閃爍著一種近乎狂熱的光芒,“方案a……嗯,很嚴謹,很規範,但是……”
她話鋒一轉,手指點向自己麵前那張最淩亂的草圖。
“你不覺得太無聊了嗎?”
“校慶標誌性裝置,它需要的是震撼!是讓人一眼萬年。而不是一個放大版的、符合安全工程手冊的航天模型。”
她拿起那張草圖,快步走到鄭忻之身邊,幾乎要把紙貼到他眼鏡片上:“你看!我想做的是‘星塵之舞’!”
“構建一個動態的,億萬星塵粒子的宇宙星雲!”
“觀眾可以走入其中,感受真實的宇宙空間,星雲混沌的感覺,這才是藝術與科技的終極融合!”
鄭忻之身體微微後仰,避開了那張過於熱情的草圖。
他推了推眼鏡,目光銳利地掃過紙上那些狂野的線條和標注。
“季老師。”
他的聲音依舊平穩,但透著一絲不讚同的冷硬。
“創意很大膽,視覺上很震撼。但恕我直言,存在問題。”
他翻開自己計劃書的某一頁,用筆點著:“第一,安全性。大量觀眾可能進入的動態結構中使用,風險係數極高。”
“第二,可行性。你構想的動態結構對各方麵要求達到了航天器級彆。以我們現有的預算和六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工程驗證和製造。第三,”
他看向季瑤,目光帶著審視,“藝術性不能以犧牲科學性和工程可實現性為代價。一個無法穩定運行、甚至可能造成危險的裝置,再震撼也是失敗的。”
季瑤臉上的興奮一點點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質疑、被否定的慍怒。
她收回草圖,抱在胸前,下巴微揚:“鄭教授,藝術創作從來不是計算題!”
“航天精神不正是探索未知、挑戰不可能嗎,如果都像你這樣,隻做安全可行的東西,人類現在還在地麵上仰望星空呢!”
“探索未知建立在嚴謹的科學上的,而非盲目的冒險。”鄭忻之毫不退讓,語氣斬釘截鐵。
“我建議,回到方案a,在它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的改良和提升,才是務實之道。”
“務實?”季瑤像是被這個詞刺痛了,聲音陡然拔高。
“鄭忻之教授!你是在建議我把平庸的作品獻給學校的校慶嗎?那不如直接去買個現成的火箭模型立在廣場上好了!”
“季瑤老師!”鄭忻之的眉頭終於緊緊皺起,鏡片後的目光變得嚴厲,“請注意你的措辭和態度!我們是在進行專業討論。”
會議室裡的火藥味濃得幾乎要爆開。
項目組的其他幾名成員,包括鄭忻之帶的研究生小陳和季瑤工作室的助手林妍大氣都不敢出,低著頭假裝研究自己麵前的筆記本。
“咚咚咚。”
輕微的敲門聲打破了僵局。
材料學院的劉教授推門進來,臉上堆著慣常的、有些圓滑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