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手指,輕輕拂過那些線條,眼神深處,有什麼東西悄然融化了一絲。
————
國際航空航天材料峰會。
鄭忻之站在會議中心主廳演講台上,聚光燈將他挺拔的身影投映在巨大的屏幕上。
台下是來自全球頂尖機構和企業的專家、學者。
他彙報的題目是《新型智能複合材料在動態藝術裝置中的創新應用——以“星塵之舞”為例》
報告條理清晰,數據紮實,創新點突出。
鄭忻之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沉穩,但細心的人能聽出,當他闡述藝術與科學如何聯合時,那份平靜下不同尋常的熱忱。
台下前排貴賓席,張薇教授端坐著。
她妝容精致,一襲剪裁合體的米白色套裝,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與周圍幾位學者低聲交談,儼然是學術明星的姿態。
然而,當鄭忻之展示署名頁,並特意強調了季瑤在項目中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時,她臉上完美的笑容瞬間凝固了一瞬,握著筆的手指微微收緊。
報告結束,掌聲雷動。
提問環節,一位資深學者問道:“鄭教授,您的報告非常精彩。我注意到您特彆強調了藝術家的貢獻。這在工程類項目中並不常見。您如何確保這種跨領域的合作不會導致核心目標的偏移或工程風險的增加?”
鄭忻之推了下眼鏡,從容應答。
“在‘星塵之舞’項目中,這三者並非對立,而是統一於更高目標之下。”
“季瑤女士的藝術直覺,常常能突破我們固有的工程思維,指出那些被數據和模型忽略的可能性。”
“至於風險控製。”
他語氣轉為絕對的自信和嚴肅。
“這正是科學團隊存在的意義。我們建立了嚴格的設計和安全閾值,所有創新都經過充分驗證。藝術負責靈感,科學負責底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贏得了更多讚賞的掌聲。
張薇在台下看著那個在聚光燈下從容自信、侃侃而談的男人,眼神複雜。
這與她記憶中那個沉默寡言,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數據和實驗室的鄭忻之,判若兩人。
一種強烈的失控感和不甘,在她心底滋生。
———
同一時間,季瑤工作室氣氛卻是一片凝重。
季瑤臉色蒼白地看著一片狼藉的工作台。
一台用於關鍵的精密控製器被外力粗暴地破壞,外殼碎裂,電路板扭曲,連接線被扯斷。
更糟糕的是,與之相連的備份硬盤也不翼而飛,裡麵存儲著這次項目的核心資料。
“報警了嗎?”
季瑤的聲音有些發抖,強自鎮定地問林妍。
“報了,警察剛做完筆錄離開。”
林妍急得快哭了。
“瑤姐,怎麼辦?離校慶隻剩三周了,核心數據沒了可怎麼辦!”
季瑤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破壞發生在深夜,工作室的門鎖有被撬開的痕跡,顯然是針對性的行動。
誰會這麼做?
劉教授?
還是……
那個最近突然頻繁聯係她、試圖以投資為名介入項目的前男友徐朗?
她走到窗邊,看著外麵沉沉的夜色,感到一陣疲憊和無助。
就在這時,她的手機響了,是鄭忻之打來的越洋電話。
“喂?”
季瑤接起,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正常。
“是我。”
鄭忻之低沉的聲音傳來。
————
顏末尋還是把那個電話卡交給了紀容與。
畢竟,交給他,更安心一些。
雖然她很不好意思麻煩他,但紀容與的手段和勢力,可不是她這個普通公民能比的。
喜歡尋哥,你家黑心蓮又上熱搜了請大家收藏:()尋哥,你家黑心蓮又上熱搜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