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已閱,感謝團隊的辛苦付出。
關於封麵和宣傳,我有幾點想法,僅供參考。
這個故事的核心,不是漁網,也不是痛苦。而是在被漁網困住的無邊黑暗裡,突然照進來的一束光,以及那束光帶來的第一個不成調的和弦。
所以,封麵我希望是安靜的。深藍的海底,一張模糊的幾乎看不清的漁網作為背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束溫暖的光,從畫麵的右上方,穿透層層海水,筆直地照下來。光束的儘頭,不需要人影,也不需要華麗的樂器,隻需要一把最樸素的木吉他,安靜地懸浮在那裡,琴弦在光束中微微反光。
這束光,就是整個故事的希望。
至於宣傳文案,不必提及《孤》,也不必渲染天才與絕望。就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就好。】
寫到這裡,林星停頓了一下。他轉頭,看向正抱著景曦,一臉認真地看著屏幕的阿汐。他想了想在郵件的最後寫下了那句他認為最能概括這個故事的話。
【他被世界的海浪拋入深淵,直到她的歌聲,成為他唯一的光。】
寫完,他將那張他剛剛拍下的吉他照片,作為附件一同發送了過去。
郵件發送成功的提示音再次響起,像一聲平靜的回響,傳向了千裡之外的申城。
這一次陳潔的回信來得很快,幾乎是在半小時之後。
【林老師,收到。
我明白了。
我們立刻推翻所有原方案,完全按照您的思路來。
您說得對,這個故事的核心,是那束光。
謝謝您。】
郵件的最後陳潔還附上了一句私人化的感慨。
【林老師,能做您作品的編輯,是我的榮幸。】
阿汐看著這封回信,眼眶又一次紅了。她轉頭看向林星,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她……她也看懂了。”
“嗯。”林星關掉電腦,從她懷裡接過已經有些犯困的景曦,“她是個好編輯。”
他抱著兒子,走到那把依舊靠在牆角的吉他旁,伸手指著琴身上那道溫暖的光斑,對懷裡的景曦輕聲說:“寶貝你看這是光。”
然後他轉頭目光落在阿汐泛紅的眼眶上,眼底是比窗外陽光更溫柔的光。
“也是媽媽。”
阿汐的眼淚終於掉了下來。她走過去從另一邊抱住林星的胳膊,將頭輕輕靠在他肩上。一家三口,連同那把沐浴在陽光下的吉他,構成了一幅最溫暖的剪影。
遠方的回聲,終究被這片海灣裡的寧靜所接納、所同化。那艘滿載著故事的小船,在經曆了一點小小的迷航後,終於在船長最清晰的指引下,校準了航向。
它將帶著一束光,去往更遠的地方,去照亮更多身處黑暗的孤島。
而開船的人,依舊留在這片港灣裡,守護著他的燈塔,和他最初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