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老者緩緩端起茶杯,輕抿一口,似在品味茶香,又似在沉澱思緒。
那茶香繚繞在他的鼻尖,讓他的神情更加悠然自得。
慕容垂聽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這些話語,他從未聽說過。
老者看到慕容垂似乎有點沮喪,接著道:“慕容居士,對於這段曆史的是非對錯,還需你自己去判斷。但個人之得失與天下之得失,孰重孰輕,值得深思。這個天下到了如今的局麵,是各種力量綜合角逐的結果,也不全怪罪於你們慕容家。”
慕容垂接著問道:“那‘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這句話,又該作何解釋呢?”
老者輕輕放下茶杯,雙手交疊放在膝上,目光深邃地說道:“慕容居士,這句話所表達的乃是一種更高層次、更為精妙的治國方略。
一個大國,應當如同雌性動物一般,保持安靜柔和、內斂含蓄的姿態,不張揚、不炫耀,卻能夠憑借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其他國家。
從治國的角度來講,就是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友好的往來交流,追求互利共贏的局麵,而非憑借武力去欺淩他國,恃強淩弱乃為天道所不容。
就像曆史上那輝煌燦爛的大漢文景之治,以其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姿態,吸引了周邊眾多國家前來交流、貿易,使得周邊邦國都心甘情願地與大漢建立友好的關係,這便是大國應有的風範和姿態,此乃順應天道之舉,方能保得國家昌盛繁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慕容垂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神情仿若在腦海中勾勒著文景之治的恢弘景象,又似在思索著燕國的未來之路,片刻後又問道:“道長,那‘其政悶悶、其民淳淳’這一句,其中蘊含的為政之道,晚輩該如何去把握呢?”
老者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目光平和地看著慕容垂說道:“慕容居士,這‘其政悶悶’,並非指為政者無所作為、碌碌無為,而是指施政的過程要不顯山露水,不刻意去宣揚自己的政績,不肆意乾擾百姓的正常生活,要順應百姓的自然天性。
讓百姓在一種自然而然、輕鬆愉悅的狀態下安居樂業,就如同春雨滋潤萬物一樣,悄無聲息卻又無處不在,滋潤著每一寸土地。
雖然國家的管理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麵麵,但百姓卻幾乎感覺不到被管理的存在,仿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這樣的管理方式,需要為政者具備極高的素養和精湛的管理藝術,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要以百姓為根本,符合大眾所認可的道德標準,順乎民心民意。
如此一來,政府的身影不會常常出現在百姓的日常言談之中,百姓也不會時刻感覺到被管製,而政府卻在背後默默地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堅實的保障。
這便是老子所認為的為政的至高境界,是一種無為而治卻又無所不治的精妙之道。”
慕容垂追問道:“那與之相對的‘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又給我們怎樣的警示呢?”
老者微微皺眉,神色變得嚴肅莊重起來,說道:“慕容居士,這句話所警示的是一種錯誤的、不可取的為政方式。
如果為政者對百姓的生活過於苛察,事無巨細都要進行嚴格的管控,甚至動用類似於對待罪犯的偵查手段去監視百姓的一言一行,讓百姓生活在恐懼不安之中,那麼這樣的國家必然會走向衰弱凋零。
百姓會因為這種高壓的統治而生活困苦,缺衣少食,失去自由和安全感,仿若陷入無儘的黑暗深淵。
縱觀曆史,有許多王朝就是因為實行了這種苛政而最終走向滅亡,這是我們應當引以為戒的前車之鑒。
慕容居士,你若要複國,一定要以寬厚仁慈的態度治理國家,順應民心民意,切不可重蹈覆轍,逆天而行。”
慕容垂沉思良久,仿若在內心深處權衡著利弊得失,權衡著燕國的未來走向,抬起頭問道:“道長,這些道理晚輩都明白其重要性,但是在複國的艱難道路上,具體應該如何去實踐這些理念呢?”
老者目光溫和地看著慕容垂,眼神中透著幾分期許,說道:“慕容居士,複國之路艱難漫長,仿若攀爬陡峭險峻的高山,首先要以仁德作為根本出發點,向百姓展示你的仁義之心,給予他們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之光,仿若在黑暗中為他們點亮一盞明燈。
要積極吸引各方的賢能之士,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平台和絕佳機會,重視發展民生經濟,讓百姓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但在這個過程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要有耐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去穩步推進,仿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同時,要始終保持寬容的胸懷,對待各方勢力都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欺壓,如此方能凝聚人心,彙聚各方力量,仿若百川歸海,成就大業。”
慕容垂又問道:“那如何才能判斷複國之路是否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又是否有希望達成大國的目標呢?”
老者微微仰頭,目光透過殿頂望向遠方,仿若在穿越時空審視曆史的長河,緩緩說道:“慕容居士,這一點可以從幾個關鍵方麵來觀察判斷。
首先要看是否能夠吸引眾多的人才彙聚到你的麾下,人才是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仿若那棟梁之材支撐著國家的大廈;
其次要看國家的財富是否充盈,隻有經濟繁榮,才能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仿若那肥沃的土壤孕育著萬物生長;
最後還要看外交關係是否和睦,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與它的外交關係密切相關,仿若那縱橫交錯的經絡維係著身體的運轉。
如果這幾個方麵都能夠做到,那麼離大國的目標也就不遠了,仿若那黎明前的曙光即將破曉而出。”
一旁的慕容軒此時也忍不住開口問道:“道長,那老子所講的天道在治國中又如何體現和運用呢?”
老者看向慕容軒,緩緩說道:“天道者,自然之規律也。
在治國中,當遵循天道,不違天時,不逆地利,不損人和。
如春種秋收,順應時節;又如山川湖泊,各安其位。
治國者當知,民眾如草木,需順應其生長之性,不強加,不扭曲。
同時,天道平衡,治國亦當平衡各方利益,不偏不倚,使國之發展和諧有序。”
慕容垂接著問道:“那依道長之見,燕國複國若要順應天道,當如何行事?”
老者沉思片刻,說道:“燕國複國,當以和為貴,不濫動兵戈。
先修內政,使民生安定,發展農商,積累財富。
再廣納賢才,以智慧引領發展。
且要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不樹敵過多。
如此,方合天道,有望複興。”
慕容軒又問:“道長,若他國來犯,難道也要一味求和嗎?”
老者微笑道:“非也,求和非懦弱,戰亦非魯莽。
若他國來犯,當權衡利弊,能和則和,若不得不戰,當以正義之師,速戰速決,不使戰亂蔓延,禍及百姓。此亦為順應天道。
因此,二位居士要重建燕國、複興燕國,要靜待天時,不可違背天道;如天道不至,則其也是天道也。”
慕容垂與慕容軒對視一眼,若有所思,再次向老者深深一揖。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