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國那遼闊無邊的草原之上,陽光一如既往地傾灑而下,恰似金色的薄紗,輕柔地覆蓋著大地。
牧群宛如悠悠的雲朵,悠然地飄蕩著。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王庭之內卻被凝重的氣氛緊緊包裹,仿佛一場狂暴的暴風雨正從遙遠的天際急速趕來,即將掀起驚濤駭浪。
拓跋什翼犍,這位統治代國多年的王者,歲月的痕跡雖已深深鐫刻在他的麵容之上,但暮年的他,目光仍舊如蒼鷹般銳利無比。
往昔在馬背之上的征戰歲月,以及政治風雲中的縱橫捭闔,賦予了他一種超凡的睿智,能夠洞悉人心最幽深、最隱秘的角落。
近來,苻堅所領導的前秦勢力蒸蒸日上,其對代國的覬覦猶如一把高懸於頭頂的鋒利寶劍,讓拓跋什翼犍的內心憂慮如潮水般洶湧,沉重無比。
他深深地感覺到風雨飄搖的時刻即將來臨。
為確保代國的傳承安穩,拓跋什翼犍早早地立下孫子拓跋圭為王位的繼承人。
此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泊,瞬間在王庭內外激起了層層浪濤。
在拓跋什翼犍心中,既已選定繼承人,便絕不容許有任何潛在威脅存在,哪怕一絲陰影,他都將以王者的決然氣魄將其驅散。
尤其是對於可能對孫子拓跋圭王位構成危險的人,寧可錯殺,也絕不放過。
與此同時,苻堅帳下的苻融肩負著重大使命,悄然踏入代國這片神秘且充滿危機的草原大地。
苻融在前秦朝堂之上聲名不顯,宛如隱匿於暗夜的梟鳥。
但他智謀過人,恰似潛伏於暗處、善於捕捉時機的獵豹,總能直擊要害。
他深知此番任務乾係重大,稍有差池,不僅自身性命難保,還會讓苻堅的宏圖霸業毀於一旦。
故而行動格外謹慎,藏身於最隱蔽的角落,如同從未在代國出現過一般。
憑借著對局勢的敏銳洞察和對人性的精準把握,他迅速鎖定了拓跋寔君與拓跋斤這兩顆極具利用價值的棋子。
一場驚心動魄、波譎雲詭的權謀較量,就此緩緩拉開帷幕。
一日,王庭議事。
拓跋什翼犍高坐於上,威嚴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低沉且富有壓迫力地開口:
“今我代國,看似安穩,實則暗潮湧動。前秦虎視眈眈,諸位有何良策?”
拓跋寔君心領神會,搶先一步,身姿挺拔地走上前,單膝跪地,行了個標準的大禮,神色間滿是恭敬:
“父王,兒臣以為,當下最為緊迫之事,乃是加固與周邊部落的聯盟。兒臣願親赴各部,陳說利害,以唇齒相依之理,曉諭他們與我代國同仇敵愾。兒臣深知,各部所求各異,有的部落缺糧,我們可提供穀物,解其燃眉之急;有的部落缺鐵器,我們便以精良兵器相贈,助其壯大武力。投其所好之餘,再動之以情、曉以大義,定能讓他們心悅誠服,攜手抗秦。而且,兒臣還準備帶上各部寄養在我代國的質子,以顯我代王的誠意與信任,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說罷,微微抬頭,目光卻不敢與拓跋什翼犍對視太久,生怕被看出一絲破綻。
拓跋什翼犍微微眯起雙眼,目光中審視之意儘顯:
“嗯,想法固然不錯,隻是人心難測,你憑何確保能說服他們?”
拓跋寔君心中一凜,後背悄然滲出一層冷汗,表麵卻依舊鎮定自若,不慌不忙地回應:
“父王放心,兒臣素與各部有些交情,知曉他們的習性與顧慮。此前與某部落交易時,兒臣曾幫他們化解一場物資分配的糾紛,贏得了些許好感。再者,兒臣會挑選能言善辯之士同行,遇有異議,也好隨機應變。況且,有苻融……”
話到此處,他猛然驚覺差點說錯話,忙改口道:
“有父王的威名震懾,各部想必也不敢輕易忤逆。”
拓跋斤見機行事,也趕忙上前一步,附和道:
“大王,臣負責後勤保障,物資調配之事,臣定全力協助世子。且臣聽聞,前秦近日有使者頻繁出入一些部落,臣願暗中留意,若有異動,及時稟報。臣在後勤多年,熟悉物資的進出流程,哪些部落近期與前秦往來密切,從物資的流向便可瞧出端倪。”
拓跋什翼犍的目光在拓跋斤身上短暫停留,似是要將他看穿,片刻後微微點頭:
“如此甚好,你二人務必用心,莫要辜負本王信任。否則,後果自負。”
退朝之後,拓跋寔君與拓跋斤尋了一處極為隱秘的角落碰麵。
拓跋寔君抬手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心有餘悸地說道:
“今日真是險象環生,父王目光如炬,稍有不慎,咱們的計劃可就全暴露了。方才議事,我差點就把苻融大人供出來,那可就萬劫不複了。”
拓跋斤冷哼一聲,低聲道:
“怕什麼?有苻融大人在背後為咱們出謀劃策,隻要按計行事,必能化險為夷。接下來,得想法子讓那些部落使者在王庭說出對咱們有利的話,進一步鞏固咱們在父王心中的地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日後,部落使者依約來訪。
拓跋寔君依著苻融的謀劃,在招待宴會上巧妙周旋。
酒過三巡,眾人皆有了些醉意,他看似漫不經心地挑起話題:
“各位使者,如今天下局勢愈發緊張,前秦的野心勃勃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他們四處許諾,妄圖用利益收買各位,讓你們歸附。可各位仔細想想,一旦真的投靠了前秦,日後他們若翻臉不認人,你們又該何去何從?前秦剛吞並的某部落,起初也是得了些好處,可如今呢,物資被搜刮殆儘,青壯年還被強行征去當兵,苦不堪言啊。”
一位使者醉眼惺忪,嘟囔著說道:
“哼,前秦那些人,確實許了不少好處,可我們也怕他們說話不算數啊。”
拓跋寔君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趁熱打鐵地說道:
“正是此理!我代王向來寬厚仁義,與諸位多年情誼深厚。隻要攜手共抗前秦,日後共享太平,豈不比寄人籬下強?我代國地域廣闊,水草豐美,與諸位部落互通有無,長久以往,大家的日子隻會越過越好。”
使者們交頭接耳,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這番話被拓跋斤安排的人暗中記下,添油加醋後稟報給拓跋什翼犍,以彰顯拓跋寔君的“外交才能”。
拓跋什翼犍聽聞,再次召集群臣議事:
“近日聽聞寔君在使者一事上處理得當,諸位覺得如何?”
一位老臣撚須思索片刻,緩緩開口:
“世子聰慧過人,口才了得,若能持續為我代國拉攏盟友,確是大功一件。”
眾人紛紛附和,拓跋什翼犍眼中也閃過一絲讚許:
“既如此,往後對外聯絡之事,便多交予寔君負責。”
拓跋寔君心中暗喜,表麵卻謙遜地低頭:
“多謝父王信任,兒臣定當竭儘全力。”
又一次,王庭討論糧草儲備分配,這關乎代國根基的大事。
拓跋斤深知機會來了,他暗中在賬目上做了些手腳,看似微小差錯,卻足以引發一些部落的不滿。
議事時,有部落首領按捺不住,起身發難:
“大王,為何我部近日糧草份額減少?如今正值備戰關鍵,這讓將士們如何安心作戰?”
拓跋斤佯裝惶恐,上前解釋:
“大王,首領息怒。實是近期運輸途中損耗頗多,又有幾處倉庫遭了鼠患,臣已在全力補救,後續定當補齊。臣此前也巡查過,發現有些運糧的馬車破舊,道路又崎嶇,糧食撒漏嚴重,實在痛心。臣已安排人去修繕馬車,重新規劃路線,力求減少損耗。”
拓跋什翼犍微微皺眉,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滿:
“如此疏忽,下不為例。可有解決之法?”
拓跋斤忙道:
“臣有一計,可派專人巡查各條運輸線路,加強倉庫防護,再從其他富足之地調配些糧草應急。臣還想建議,以後收儲糧草時,多在本地招募些勞力,他們熟悉地形,乾活也麻利,能提高效率。”
拓跋什翼犍思忖片刻,點頭認可:
“就依你所言,儘快落實。”
經此一事,拓跋斤不僅未因“失誤”受罰,反而攬下更多糧草調度大權。
會後,拓跋寔君與拓跋斤密談。
拓跋寔君低聲道:
“你今日這招險棋走得妙,差點就騙過所有人,連我都捏了把汗。故意在賬目上做手腳,還能想出補救之法,這一來一回,父王對你的能力更認可了。”
拓跋斤得意一笑:
“若不如此,怎能顯出我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今咱們手握重權,往後行事更要謹慎,一步錯,便是萬劫不複。”
隨著時間推移,在苻融的精妙謀劃下,拓跋寔君與拓跋斤越發深得拓跋什翼犍信任,代國的諸多要害部門,逐漸落入他們掌控之中。
然而,他們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畢竟在拓跋什翼犍這等雄主眼皮底下玩弄權謀,稍有差池,便是身首異處。
一次,王庭商議與某部落貿易政策。
拓跋寔君搶先發言:
“父王,兒臣以為,當下可對友好部落放寬貿易限製,比如減免部分毛皮、藥材交易稅,示我代國誠意,促進物資流通,於長遠有益。但對關鍵物資,如糧草、鐵器,要加強管控。如今局勢微妙,前秦若知曉我代國物資儲備空虛,定會趁機施壓。所以,我們一方麵要鼓勵貿易,另一方麵得隱秘地增加關鍵物資的儲備。比如與部落交易時,多換些糧草,用一些咱們代國特有的手工製品去換,那些部落對這些稀罕物件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