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站起來,走到孫少林麵前,伸出手:"小孫,以前是我小心眼了。你當上協會主席後,不但沒打壓我,還處處為全鎮餐飲著想......這次美食節,我全力配合!"
孫少林握住那隻手,感受著掌心傳來的溫度和力量:"李叔言重了,都是為了西江鎮好。"
看到這一幕,其他老板紛紛表態支持。當晚,二十多位老板圍坐一桌,吃了一頓熱鬨的晚飯。李老板喝了幾杯酒後,主動挨個敬酒。他拍著孫少林的肩膀,聲音有些哽咽:"年輕人有胸懷啊!我老李以前......唉,不說了,以後協會有什麼事,我第一個響應!"
接下來的五天,整個西江鎮的餐飲業者都忙碌起來。孫少林每天早出晚歸,協調攤位分配、設計宣傳海報、聯係食材供應商......忙得腳不沾地。
美食節前一天的下午,林小華和兩名縣電視台記者來到廣場采訪。孫少林正在指導工人搭建舞台,看到記者來了,連忙迎上去:"歡迎記者朋友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麵對鏡頭,孫少林有些緊張,但說到美食節,他的話就流暢起來:"我們西江鎮有悠久的飲食文化,各家都有拿手好菜。舉辦美食節,就是想把這些美味集中展示,讓更多人了解西江、喜歡西江......"
采訪結束後,記者看了看熱火朝天的籌備現場,若有所思:"孫會長,我有預感,這次活動會火。明天我通知更多同事來報道。"
8月7日,星期六,西江鎮美食節開幕的日子。晨光中,二十多個攤位整齊排列,舞台上的紅色橫幅"首屆西江鎮美食文化節"格外醒目。
"會長,都準備好了!"李老板走過來報告。
上午九點,開幕式正式開始。縣政協陳主席、孫鎮長等領導剪彩後,美食節正式開始。令所有人吃驚的是,不到十點,廣場就已經人滿為患。不僅有本鎮居民,還有從縣城甚至鄰縣趕來的遊客。
"老板,我們的招牌紅燒肉賣完了!"
"孫會長,我們準備的五百份涼粉已經沒了!"
......
各種呼聲從四麵八方傳來,孫少林穿梭在人群中協調,襯衫後背早已濕透。
林小華和電視台的六名記者分散在各個攤位采訪,攝像機記錄下了一個個熱鬨的場景:孩子們舉著糖葫蘆歡笑著奔跑;老人們圍坐一起品嘗傳統糕點......
第二天晚上,縣電視台播出了西江鎮美食節的專題報道,時長足足十五分鐘。第三天早晨,林小華撰寫的《西江鎮美食節吸引遊客2萬人》登上《安城日報》頭版,還配發了大幅照片。
報道一出,遊客數量呈爆炸式增長。省城的大巴一輛接一輛駛入小鎮,甚至還有外省牌照的私家車。街道上人頭攢動,各家餐館門口排起長隊。
"孫會長,這情況完全超出預期啊!"第三天下午,孫鎮長緊急召見孫少林,"鎮黨委研究決定,把美食節延長到十天!你有什麼困難現在提,鎮政府全力解決!"
孫少林想了想:"主要是人手和物資供應問題......"
"這個簡單!"孫鎮長當即拍板,"我組織誌願者協助維持秩序,再聯係縣裡的供銷聯社保障物資供應!"
就這樣,原定三天的美食節延長到了十天。據統計,十天累計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創造了西江鎮曆史上大型活動的新紀錄。
美食節最後一天晚上,林小華拿著一疊稿紙找到孫鎮長:"孫鎮長,我寫了篇紀實通訊,想請您過目。"
孫鎮長接過稿子,標題是《一場美食的盛會——西城縣西江鎮美食節見聞》。他仔細閱讀,文章生動記錄了美食節的盛況、遊客的讚譽、攤主的笑容......還有一小段專門描寫了孫少林和李老板從競爭到合作的故事。
"寫得真好!"孫鎮長由衷讚歎。
孫鎮長看完稿子後,隻改了幾個小細節,大筆一揮簽了"同意發表",稱讚這是宣傳西江鎮的好文章。
第三天,《安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這篇通訊,並配發了六張彩色照片。省電視台聞訊趕來做了專題報道,西江鎮一夜之間成為"美食旅遊"的代名詞。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