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記笑著點頭:“有了這樣的成績,誰還敢說集中辦學不好?老張,”他轉向施工隊負責人,“擴建工程必須加快進度,九月份開學前務必完工!”
老張拍著胸脯保證:“孫書記放心,林校長幾乎天天來監督,我們哪敢怠慢?現在主體已經封頂,內部裝修同步進行,保證按時交付。”
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小華幾乎每天都去田壩小學工地。七月的太陽火辣辣的,她戴著草帽,在工地上來回巡視,不時停下來指出問題。
“老張,這麵牆的磚縫太大,必須返工。”他用手指抹過牆麵,磚灰沾在指尖,“還有宿舍樓的電線走線,要按圖紙來,不能圖省事。”
老張擦著汗連連點頭:“是是是,馬上整改。林校長,您這眼睛太毒了,什麼都瞞不過您。”
林小華笑了笑:“這關係到幾百個孩子的安全,馬虎不得。”
一天傍晚,林小華正在工地記錄進度,突然聽到校門口有爭吵聲。她快步走去,看到幾個村民圍著孫書記理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書記,學校擴建占了我們家的地,補償款太少了!”一個中年漢子激動地揮舞著手臂。
林小華走上前,平靜地說:“老李,補償標準是縣裡統一製定的,我們已經爭取到了最高檔。而且,你家孫子明年也要來這裡上學,這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啊。”
老李氣勢稍減,但仍不服氣:“林校長,理是這麼個理,但我們家就指著這點地……”
孫書記適時插話:“這樣,老李,鎮裡再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從其他方麵給你些補償。但工程不能停,這是大局。”
經過一番勸說,村民們終於散去。林小華望著他們的背影,對孫書記說:“看來我們還得加強宣傳,讓老百姓真正理解集中辦學的好處。”
第二天,林小華組織中心小學黨總支成員開會:“暑假期間,我們分片包乾,到各個村入戶走訪,特彆是那些對撤並有疑慮的家長家庭。”
黨總支副書記老王提出疑問:“林校長,有些家長很固執,光是講道理恐怕效果有限。”
林小華早有準備:“我們帶上田壩小學的成績單,還有縣裡的扶持政策文件。事實勝於雄辯,看到實實在在的成績和實惠,家長們會想通的。”
就這樣,炎炎夏日裡,林小華帶領教師們開始了艱苦的家訪工作。他們頂著烈日,走村串戶,耐心解釋政策,解答疑問。
在距離田壩小學最遠的小店村,林小華遇到了最頑固的反對者——村民周大山。這個四十多歲的漢子蹲在自家門檻上,對林小華的到來愛搭不理。
“周大哥,您女兒下學期就四年級了,到田壩小學寄宿,條件比這裡好得多。”林小華蹲下身,與周大山平視,遞上宣傳單,“您看,縣裡補貼夥食費和車費,實際上花銷比現在少。”
周大山哼了一聲:“女娃娃讀那麼多書有啥用?再說,去了那麼遠,誰照顧她?”
林小華不急不躁:“周大哥,您女兒上學期期末考了全班第三,是個讀書的好苗子。田壩小學有專門的生活老師照顧寄宿生,比您每天接送省心多了。”
這時,周大山態度開始鬆動:“那……那要是孩子不適應怎麼辦?”
“隨時可以轉到其他學校,我親自給您辦手續。”林小華誠懇地說,“但您得給孩子一個機會,對嗎?”
周大山搓著手,終於點了點頭:“那……那就試試吧。”
這樣的場景在各個村落反複上演。有的家長被數據說服,有的被政策打動,還有的被林小華的真誠感動。到了八月中旬,原先反對撤並的家長大部分都改變了主意。
七月下旬的一天,林小華再次來到田壩小學。擴建工程已近尾聲,嶄新的教學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操場擴大了近一倍,宿舍樓和食堂也已裝修完畢。
老張自豪地帶她參觀:“林校長,您驗收一下,這次保證挑不出毛病!”
林小華仔細檢查每一個細節,從教室的黑板到宿舍的床鋪,從食堂的灶具到廁所的排水。最後,他滿意地點頭:“不錯,老張,這次你們確實用心了。”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