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守護者
十月的西江鎮,國慶節剛過,空氣中還殘留著節日的餘溫。綿綿秋雨已經連續下了三天,將鎮政府大院裡的梧桐樹葉洗得發亮。星期一早晨,陽光終於刺破了烏雲,鎮黨委書記林小華正在辦公室裡批閱文件,他看著窗外的陽光,心裡格外開心。
“林書記,緊急情況!”鎮長劉仁華匆匆推門而入,看起來顯得比較著急。他手裡緊握著一份文件,眉頭緊鎖,“氣象局剛發來預警,近期將有特大暴雨!”
林小華立刻放下手中的鋼筆,接過文件快速瀏覽。他的眉頭越皺越緊。“縣委要求我們立即搶收秋糧,同時做好防汛準備。”他抬頭看向窗外陰沉的天空,“時間不等人啊,劉鎮長。”
十分鐘後,西江鎮緊急會議室內座無虛席。林小華站在投影前,指著氣象雲圖說:“同誌們,根據預報,暴雨將在48小時內到來。我們必須爭分奪秒!”他的聲音堅定有力,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位乾部。
“機關除必要值班人員外,全部下沉到村!農業站立即組織所有農機投入搶收,各村必須動員一切力量!”林小華的手指重重地點在桌麵上,“同時,各村要立即排查滑坡點和病險庫塘,提前放空蓄水,做好群眾轉移準備!”
會議結束後,整個鎮政府像一台突然加速的機器般運轉起來。林小華準備好雨靴和雨衣,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背包,裡麵裝著換洗衣物和手電筒出發。
“林書記,您去哪村?”黨政辦乾部小李追上來問。
“小店村,那裡是水稻種植大村,滑坡風險最大。”林小華邊說邊大步走向停在院裡的彆克車。
雨後的鄉間水泥路麵滿是泥濘,車輪不時打滑。林小華緊握方向盤,眼睛盯著前方模糊的道路。手機突然響起,是陳雪兒的電話。
“小華,這周又不回家了嗎?”電話那頭傳來妻子溫柔卻帶著擔憂的聲音。
“雪兒,這次真的不行,暴雨要來了,全鎮都在搶收。”林小華的聲音裡滿是歉意,“你照顧好自己和爸媽。”
掛斷電話,林小華深吸一口氣。擔任鎮黨委書記以來,這樣的對話已經重複了無數次。每次自然災害來臨,他總是衝在第一線,而妻子則默默承擔著家庭的重擔。
到達小店村時,村支書韓誌雲已經在村口等候。這位五十多歲的老支書渾身濕透,但精神抖擻。“林書記,您來得正好!我們正在組織搶收。”
兩人踩著泥濘的田埂走向稻田。金色的稻浪在雨中搖曳,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頭,仿佛在向即將到來的暴雨屈服。
“全村種了多少畝?機械和人手夠嗎?”林小華蹲下身,抓起一把稻穗仔細查看。
“3000畝,今天組織了20多台收割機和600多勞力。”韓誌雲抹了把臉上的汗水,“大部分能用機械,但有800多畝山地田隻能用人工。”
林小華點點頭:“兩天內必須全部收完,然後抓緊晾曬。天氣預報說暴雨後天就到。”他卷起袖子,“我留下來幫忙,鎮上的乾部馬上就到。”
接下來的36小時,小店村的田野上上演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林小華和鎮村乾部們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白天,他操作著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夜晚,他打著手電筒檢查稻穀晾曬情況。
“林書記,您歇會兒吧,這都乾了一天一夜了。”村民老王遞上一碗熱騰騰的雞蛋麵。
林小華接過碗,笑著搖搖頭:“老王啊,你們年年種地不比我辛苦?這算什麼。”他三兩口就吃完了麵。
第二天傍晚,當最後一車曬乾的稻穀運進倉庫時,全村人爆發出歡呼聲。林小華站在倉庫門口,看著金燦燦的稻穀堆積如山,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林書記,多虧了您和乾部幫忙,不然這3000畝稻子肯定要遭殃。”韓誌雲拍著林小華的肩膀,眼中滿是感激。
“這是大家共同的功勞。”林小華環視四周,村民們的臉上雖然疲憊,卻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連忙扶住門框——他已經連續工作近40小時沒合眼了。
“您得休息了!”韓誌雲不由分說地拉著他往自己家走,“今晚就在我家湊合一下,明天再回鎮上。”
晚飯時,韓誌雲的妻子做了滿滿一桌農家菜。林小華剛拿起筷子,窗外突然劃過一道刺眼的閃電,緊接著是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桌上的碗碟被震得叮當作響。
“不好!”林小華和韓誌雲同時站起身。窗外,暴雨如注,比預想的來得更早更猛。
兩人匆忙穿上雨衣,韓誌雲妻子追到門口:“這麼大雨,明天再去不行嗎?”
“嫂子,滑坡點必須馬上檢查!”林小華已經和韓誌雲上了車,“村裡哪個組最危險?”
“7組!後山去年就有小規模滑坡!”林小華發動車,引擎聲在暴雨中幾乎聽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