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鎮到市區的舌尖征服
十月裡的安城市,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國慶長假的第六天恰逢中秋佳節,整座城市沉浸在雙節的喜慶氛圍中。親水廣場上,彩旗招展、人潮湧動,新開業的“西江酒店”安城分店門前,兩排花籃整齊排列,紅毯從門口一直鋪到馬路邊。
孫少林站在店門口,身著嶄新的黑色西服,胸前的金色店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他抬頭望著十層高的酒店大樓,心裡彆提有多高興。從西江鎮的小飯館到西城縣的中型酒樓,再到如今安城市的豪華酒店,他隻用了整整六年時間。
“孫總,剪彩儀式馬上開始了。”助理小李快步走來,幾名服務員身著彩裝,手裡捧著一條紅色綢帶。
孫少林點點頭,目光掃過圍觀的人群。他注意到幾個穿著廚師服的人站在後排,其中一位四十多歲、濃眉大眼的高個男子雙臂抱胸,臉上寫滿不屑。那是他從原酒店留下的主廚孫大林,安城市餐飲界的“刀王”。
因為今天有市裡的重要嘉賓出席剪彩儀式,今後酒店的生意全靠這些人支持,所以他隻好全程笑臉相陪。
“各位來賓,親朋好友,感謝大家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孫少林的聲音洪亮有力,剪彩儀式順利進行著。然而他的餘光始終留意著孫大林的表情變化——從輕蔑到驚訝再到陰沉。
儀式結束後,孫少林本來想留下嘉賓吃過晚飯再走,可是嘉賓卻說自己馬上要去縣區巡視,等以後有機會再去品嘗孫少林的菜。送走嘉賓回到後廚,孫少林就聽見廚房方向傳來一陣喧嘩。
“就憑他?一個縣城來的土老板也配指揮我?我在安城掌勺的時候,他還在鄉下賣炒粉呢!”孫大林的聲音極具穿透力。
孫少林腳步一頓,臉上笑容不減,但眼神已經沉了下來。他轉身對小李說:“去廚房看看。”
推開廚房的不鏽鋼門,喧鬨聲戛然而止。二十多名廚師和幫工齊刷刷地看向門口,孫大林站在中央操作台前,手裡還握著一把明晃晃的菜刀。
“孫師傅,對我的管理有意見?”孫少林緩步走近,聲音平靜得像在討論今天的天氣。
孫大林將菜刀“啪”地剁在案板上,牛肉的碎末飛濺:“孫老板,廚房有廚房的規矩。我孫大林在安城餐飲界混了二十三年,還沒見過哪個外行能指手畫腳。”
廚房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孫少林的目光從案板上的牛肉移到孫大林倔強的臉上,忽然笑了:“孫師傅說得對,廚房確實有廚房的規矩。”他卷起袖子,“不如我們比試一下?就做你最拿手的小炒黃牛肉。”
孫大林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孫老板,您這是要班門弄斧啊?”
“不敢當。”孫少林已經拿起另一把菜刀,“隻是切磋而已。”
廚房裡的氣氛瞬間熱烈起來,廚師們自動圍成一圈。小李機靈地搬來兩把椅子放在操作台前,孫少林卻擺擺手:“不用坐,站著更順手。”
“好!”孫大林豪氣乾雲地拍案,“那就請各位做個見證!省得說我欺負人!”
兩人各自選了一塊上好的黃牛肉。孫大林動作嫻熟地將肉按在案板上,菜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刀刃與砧板碰撞發出清脆的“噠噠”聲。他的刀工確實名不虛傳,不多時就將牛肉切成均勻的細絲,每一條都如牙簽般粗細。
“孫師傅的刀工果然了得。”圍觀的一位年輕廚師讚歎道。
孫大林得意地瞥了孫少林一眼,卻發現對方根本沒在看他。孫少林正專注地盯著手中的肉塊,刀刃在陽光下閃著寒光。
突然,孫少林動了。他的手腕以一種奇特的韻律抖動,菜刀化作一道銀光,在牛肉上快速起落。那動作快得幾乎看不清,隻能聽見“唰唰”的切割聲,如同雨打芭蕉,連綿不絕。
“這……這是什麼刀法?”一個幫工瞪大了眼睛。
不到孫大林一半的時間,孫少林已經完成了切工。他輕輕一抖案板,切好的牛肉絲如花瓣般散開——每一條都粗細均勻,長度一致,在燈光下泛著粉嫩的光澤。
孫大林的臉色變了變,但很快鎮定下來:“刀工隻是基礎,關鍵看醃製和火候。”
兩人開始醃製牛肉。孫大林拿出一個小碗,倒入生抽、老抽、料酒、胡椒粉、澱粉等七八種調料,動作麻利地攪拌均勻。而孫少林隻用了一個小碟子,放入少許鹽、糖和一種自製的醬料。
“孫老板,您這調料也太簡單了吧?”孫大林忍不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