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記,”審計處的小王突然叫道,“我發現了一些情況。”
吳明珍立刻走過去:“什麼情況?”
小王指著幾張貼著黃色便簽的票據:“舉報信中說林小華在2018年9月貪汙了學生夥食費元,但實際賬目顯示,這幾筆錢確實用於采購了食材,而且有完整的驗收記錄。”
吳明珍接過票據仔細查看,眉頭漸漸舒展:“也就是說,舉報信中的指控不實?”
小王繼續說,“我還前年中秋節和去春節前,食堂有四張采購票據共計元沒有報銷。按照常理,應該是學校欠供貨商的錢,但供貨商那邊卻顯示已經結清了。”
吳明珍眼睛一亮:“把這幾張票據拿出來。”
五分鐘後,四張特殊的票據被挑選出來擺在桌上。吳明珍仔細檢查每一張,發現每張票據背麵都有一個小小的“林”字鉛筆簽名。
“把財務主任叫來。”吳明珍吩咐道。
不一會兒,一位五十多歲的男老師被帶了進來。他自我介紹是財務處主任趙雪峰。
“趙老師,”吳明珍指著那四張票據問,“這幾筆賬為什麼沒有報銷?錢是誰付的?”
趙雪峰看了看票據,突然笑了:“哦,這幾筆啊。這是林書記自己掏腰包付的。”
“林書記?你是說林小華?”吳明珍追問。
“是的,”趙雪峰點頭,“那兩年,林書記還是我們校長。中秋節和春節前,他都會自己花錢給住校的留守兒童買月餅、水果和新年禮物。他說這些不屬於正常辦學經費,不能走公賬,就自己付了。票據留在財務室隻是做個證明。”
吳明珍和幾位乾部交換了一下眼神。這個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有證據嗎?”吳明珍問。
趙雪峰想了想:“應該有當時的照片。林書記每次搞活動都會拍照留念,就掛在教學樓走廊上。”
吳明珍立刻派人去查看。不一會兒,乾部們回來了,手裡拿著幾張照片複印件。照片上,孩子們圍坐在教室裡,麵前擺著月餅和水果,笑容燦爛。林小華站在孩子們中間,正在切一個大蛋糕。
“這是前年中秋節,”趙雪峰指著照片說,“林書記自己花了六千多塊錢,給全校1600多名學生每人買了兩個月餅、一袋水果,每班還訂了個大蛋糕給孩子們過集體生日。”
吳明珍看著照片,心中泛起一陣暖意。她繼續問道:“那舉報信中說的食堂承包問題呢?”
趙雪峰搖搖頭:“林書記的愛人隻是承包了勞務。學校食堂一直是自主經營。林書記在任期間,還專門成立了由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夥食監督小組,每月檢查一次食堂賬目。”
晚上七點,七名乾部經過五個小時的緊張工作,確認舉報信中所有指控均不屬實,反而發現了林小華自掏腰包為學生謀福利的感人事跡。
吳明珍走到校園裡,撥通了劉正平的電話:“劉書記,核查結束了。舉報信內容完全不實,相反,我們發現林小華同誌不僅沒有貪汙,還多次自費為學生購買節日物資。”
電話那頭,劉正平長舒一口氣:“好,很好。我就知道林小華同誌不會讓我們失望。主要領導要求查出誣告者,你有什麼線索嗎?”
“我正準備和學校老師聊聊,看能不能發現什麼。”吳明珍回答。
晚餐是在學校食堂吃的。吳明珍特意和幾位老教師坐在一起,邊吃邊聊。
“各位老師,”吳明珍語氣溫和,“我們這次來,是有人舉報林小華同誌在擔任校長期間有經濟問題。但經過核查,發現完全是誣告。”
幾位老師麵麵相覷,一位女教師突然冷笑一聲:“我就知道會有人使壞。”
“哦?”吳明珍立刻追問,“您知道是誰舉報的嗎?”
那名女教師突然停住了,看了看周圍的同事。
“你們誰知道?”吳明珍追問。
另一位中年男教師接過了話頭:“特彆是何仁平老師。他一直想當副校長,但林書記認為他教學能力不足,沒有同意。”
“這事在學校裡已經不是秘密了,”女教師補充道,“何老師經常在辦公室說林書記的壞話,還揚言要讓他‘好看’。”
吳明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飯後,她悄悄查看了學校教職工名單,發現確實有一位叫何仁平的教師。
當晚,吳明珍將調查結果向劉正平做了詳細彙報,並建議將誣告線索移交西城縣紀委進一步調查處理。
“你做得對,”劉正平在電話裡說,“讓縣紀委依法依規處理,還林小華同誌一個清白。”
掛斷電話,吳明珍心中感慨萬千。一次突如其來的舉報,不僅沒有毀掉一個好乾部的名譽,反而讓他的閃光點更加耀眼。這或許就是紀檢監察工作的意義所在——既不讓一個腐敗分子漏網,也不讓一個好乾部蒙冤。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